家风是什么优秀范文

文章 2019-07-06 14:12:57 1个回答   ()人看过

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矗 实事求是。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家风是什么优秀范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家风是什么优秀范文(一)

家风是爱,是一个平凡父亲的爱。

是父亲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写满了岁月蹉跎过的伤痕,却不知疲惫的一次又一次紧握着祖祖辈辈留下的那张犁把,一回又一回耕耘着代代相传的那片黄土地、一年又一年期盼着富富有余的那个粮仓,无论是风吹日晒,还是天阴下雨,他都在不停的忙碌着,却没有一点怨言;是父亲那宽大而又结实的双肩,扛上一麻袋粮食从50 公里外的地主人家启程,翻山越岭、下沟爬坡,冒着严寒风雨和政治批斗赶回老窝,解救10 口余人的饥饿,却不计功过奖赏;是父亲那双磨起町埉的双脚,一周又一周徒步跋涉家与学校20 多公里的路程为我们背送干粮袋,尽管脚趾发麻,早已劳累,却一直坚持奔波。

家风是体贴,是一个慈祥母亲的体贴。

是母亲在煤油灯下给我们缝补衣服的一幕幕场景,补丁上描绘出贫穷和落后,却没有泪水;是母亲在放羊时给我们捺着布鞋的一针针心酸,鞋底上刻画出艰辛和痛苦,却没有遗憾;是母亲在深夜里给我们准备早餐的一份份甜蜜,餐点上滞留着勤劳和付出,却没有抱怨。

父亲并不伟大,但有着男人的正气和担当。贫困交加没有摧垮他的精神意志,流言蜚语没有改变他的理想信念,疾病痛苦没有影响他的思想抉择。无数次,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却依旧挂念着孩子的学业。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为了不给家庭经济上添加负担,他放弃了继续治疗的机会;为了凑足学校的学费,他依旧带病四处奔波,贷高利贷帮助孩子完成学业。

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对社会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没有文化,却对文化充满了渴望;他不懂政治,却一直关注新闻了解时事。他说:“只有好好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才能使孩子们走出大山,才能干一番伟大的事业。”他对下一代人的生活充满着无限的渴望,他常常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也要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做人,无论走到哪里,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任何职业,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你们不光是要改变家庭的落后面貌,还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知足者常乐”。父亲并不要求我们的将来有多么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只希望看到我们能过的平安幸福。切忌:“攀高求荣、奢靡享乐”,那样的思想就失去了本性,也辜负了养育之恩。

“在其位,谋其政”。父亲要求我们将来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就要认认真真、勤勤快快、不辞辛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忌: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的心态对待工作,终将一事无成,也毁了自己终身。

而母亲始终是父亲坚定地支持者,淳朴、善良、节俭的本性,是她继承了外公外婆的优良传统,作为家庭主妇,她勤劳果敢、憨厚实在、任劳任怨,无私的奉献精神支撑着整个家庭,陪伴她走过了大半个人生。

家风是什么优秀范文(二)

前段时间 ,电视上一挡有关家风的访谈节目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关注,一时间家风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热词。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和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传统美德的现代 传承,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好的家风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每一家的家风各不同,但宗旨都是弘扬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每一家的家风或用文字 记载,或由口头传承,代代相传,共同遵守。

当别人都在热议家风的时候,我也想到了自己 家的家风,思来想去,记忆 中似乎父母 并没有明确告诫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因为寻找家风,记忆的闸门被打开,在对往事的回忆 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父亲 因为早年操劳,身体一直不好,家中的一切大部分都由母亲 打理。母亲很能干,为了多挣公分,在队里一直当整劳力干,男人干什么活她也干什么活,而到了晚上,当男人们开始休息的时候,忙活了一天的母亲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开始掐缏子(一种手工编织的草艺品),常常我睡了一觉醒来,朦胧中母亲还坐在灯光下一直在编着,深夜 非常的寂静,只有母亲熟练快速编缏子的声音,这个画面几乎涵盖了我整个童年 的记忆。赶集的时候,收缏子的来了,母亲的缏子编的最好,也最多,价钱也比别人的高一点,母亲的缏子卖了后,于是便有了饭桌上的一点肉,一条鱼,或者是我身上的一件新衣服。正是母亲的勤劳能干,才使我家的日子慢慢的好了起来。一直到晚年,母亲还经常帮着哥哥们干点农活什么的,而做饭更是母亲的强项,每次回到家,从来不用我们动手,都是他亲自做给我们吃,至今还思念 母亲煎鱼的那特殊的香味......

母亲的孝 顺也让我记忆深刻。当年父亲弟兄两人分家时,爷爷只给了父亲两间小屋,父母净身出户,爷爷是和大伯家住在一起的,对此父亲还有点微词,但是母亲却从来没有怨言,只要家中做了任何一点好吃的,总是要盛上一碗让父亲给爷爷送过去 ,后来爷爷晚年有病了,母亲也是在床前尽心的伺候,母亲的孝心最终让病重的爷爷感动 不已。记忆中我还有位姥娘,当然这位姥娘绝不是母亲的娘,而是父亲的舅母,每年都要来我家住一段时间,母亲和这位姥娘的关系特别的好,即使父亲去世了,母亲每年还是要接这位姥娘来家住,姥娘来住的时候,虽然那时条件都不好,母亲还是尽量变着花样改善生活 ,姥娘对母亲赞不绝口.....

母亲自小对我们要求都非常严格,大哥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了保管,掌管着全村的粮食和财物,母亲经常叮嘱哥哥干工作 一定要仔细认真清白,那时候家里条件都非常差,家里孩子 多粮食都不够吃的,哥哥手里掌管着那么多的粮食,有着便利的条件,可是在母亲的严厉要求下,哥哥从没动过一点心思要往家里拿一粒粮,更没拿过其他的东西。母亲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对我的学习要求却非常严格,时常督促,记得我上高中了,有次放学回家,那时候家里刚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母亲让我自己到另一间屋里学习,她陪着邻居在那屋看电视,我在那边学习的时候,是在禁不住电视的诱惑,便偷偷的来到那屋外,从门缝里往里看,刚好母亲出来,撞了个满怀,吓得我就跑,母亲追上后,抄起笤帚就打我的屁股,嘴里念叨着:让你不用功......

母亲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与邻里关系搞得非常好,谁家要是有个什么事情了,母亲总是第一个到场,帮着张罗,谁家要是有个什么难处了,只要张口了,即使自己家再困难,母亲也会想办法帮着接济一下。一直到晚年,母亲的炕头上每天总是挤满了人,年老的,年少的,笑声不断。

如今,母亲去世了,但是她的作风又延续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家风可以言传,更可以身教,朴实的母亲用一生的行动告诉了我们,我们的家风就是:勤劳善良,孝顺 进取,老实做人,本分做事。

家风是什么优秀范文(三)

家风,到底是什么 ? 家风,是勤劳、节俭、爱国、自强、敬业、诚信、友善、谦虚、礼让……家风的含义包罗万象,似乎很难说清楚它具体是什么。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又是清晰的,是可见的。

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齐家”,也可以称之为“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环节便是教育家人,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养良好家风,它奠定了一个人的品格基础。家风是传承,家风连党风,家风汇国风。

每个人记忆深处,都有一个关于家风的记忆。它可能是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经历,或是一位影响你人生的长辈……在我家,家父即是家风。正直为人,清白做事,就是家父大半辈子的真实写照。从小,我们兄妹几个听得最多的就是家父说的这句话“人要学会知足,切忌一个贪字”。父亲还常说,“我清清白白做事,天天晚上都可以睡个安稳觉,不用害怕半夜三更警车叫”。父亲当单位一把手也近二十年,别人都认为我们家一定积攒了很多钱,但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父亲辛苦工作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就是摆在家中角落里那满满一木箱子的荣誉证书。如今我们兄妹都已长大成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一如家父当年“正正直直为人,清清白白做事”。

家风是什么优秀范文(四)

家风是什么?顾名思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与习俗,是能影响家庭成员品行的传统风尚。辈辈饯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就此话题采访了社会各界人士,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可见家风并无标准答案。上行下效,上月儿子所在的小学召开家长会,把“家风是什么”列为一项议题。会上家长们侃侃而谈,各抒己见,情真意切,自报家风,当然我是其中的一位。

我以“耕读忠孝”对本家家风进行诠释。

我出身普通农家,祖辈在“湖广填四川”时从广东迁来,属客家移民,与名门旺族无缘,因此没“镌刻”祖训,无“成文”家风。记得小时后,百年老屋的大堂屋内挂有一幅对联“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据老人们讲,有一位云游四方的文化人,在我们这里免费吃了几天饭,临走时赠对联一幅。我想,“耕读传家”应是家风的最初凸显吧,否则祖宗们不会把它挂出来,昭告于后人。

一耕。祖辈移民四川后,仍沿袭躬耕陇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到人民公社化的生产队再到如今的包产到户,艰苦创业,勤俭奋发从未断过。经常听到上辈人说“勤快人不饿饭”。我们这辈有幸离开土地,游离于传统农业,无论是从事体力还是脑力劳动,工作中仍顽强拼搏,步步向前,耕耘不断。“辛勤耕耘”的家风代代相传。

二读。“生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客家童谣,流传至今。“传家唯有读书高”,可见客家移民崇尚文化,重视教育,老屋里的那副对联即是印证。上几辈家族中有医生与教师,我们这辈中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较多。“要做轻巧活路只有多读书,免得修地球”,上辈这句朴实的话语不断激励着我们。我们三兄弟中我和弟弟读书跳出农门,大哥的儿子去年也被大学录取。学而优则“仕”,诗书继世长。

三忠。“处事无如为善好”,“做本分人”是父辈对我们的要求。忠心耿耿,忠于职守,忠于同事,忠于客户,忠于身边的人,养成诚实待人的习惯,你会受益终身。因此,“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一直是我的工作准则。

四孝。“携家至蜀慈心显,运骨来川孝道隆”,从这句客家楹联山歌,折射出客家移民对先人的崇敬。客家“二次葬”的风俗,孝道尽显。从小大人们教我们唱“儿子大了大人老,孝顺爹娘要趁早”的儿歌,“不供养老人要遭雷打”是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此孝溶在我们血液里。“百行孝为先”,当今社会,若一个人不能尽孝,怎么能相信他会尽忠呢?正因为我们尽孝,才能家庭和睦,四世同堂二十年。

家风正,民风纯。耕读忠孝,家风核心。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