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社风与政风作文

文章 2019-07-06 12:20:42 1个回答   ()人看过

民风往往指的好的方面,值得人传承,下面,语文迷小编为您分享民风、社风与政风作文,仅供参考!

社风、民风与政风是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自古以来,纯朴而简约的社会生活,往往催生着清明的社会政治。而奢华铺张的社会生活风气,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政治的腐朽。这是为几千年的历史所证实了的规律。

魏晋之际门阀士族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东晋南北朝时达到极盛。士族官僚们在政权保护下,多贪暴恣肆、胡作非为、奢靡成风。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其子何劭日食二万钱,任恺则每餐万钱。大族王恺、石崇比奢侈,互相斗富,王恺用干米糖烧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石崇就用锦做步障五十里;王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大臣傅成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西晋皇帝司马炎制止,而司马炎无动于衷。这一时期,在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这些士族醉生梦死,只图享乐的生活风气十分盛行。

这一阶段,饮酒之风也十分盛行,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相比的。魏晋南北朝帝王中饮酒的很多,因此而失去政权的也不少。晋孝武帝司马 因“溺于酒色,殆为长夜之饮”,终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所害。刘宋少帝文符好酒色,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卖, 耗用了大量粮食。这与安于现状、保守、不思进取、腐朽消极的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那些腐化堕落的挥霍者,基本上都是社会的寄生虫,没有任何作为,不能为当时民族融合的进步潮流所感动,更谈不上为那个时代做出积极的贡献,他们只有沉浸在祖辈曾有的、但已经逝去的辉煌之中,固守着旧有的落后风气而不放,他们只有在自己的穷途末路中、苟延残喘着。

士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也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士族子弟“上车不落则著作(郎),体中如何则秘书(郎)”,生而富贵,遂不思进取,纵情声色,穷奢极欲,乃至“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在侯景之乱中,南朝士族死亡殆尽。北魏孝文帝为巩固统治,制定了严格的士族制度,依官位定士族为4个等级,据等级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士族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习惯上形成的,而北魏始由朝廷以法律形式规定。所以,北魏士族也很快腐化,在河阴之变时遭到沉重打击。那些士族的阔佬阔少、弱男纤女们,在兵临城下时,无力行路逃命,只能穿上最好的衣服,带上最好的首饰,抹上最好的膏脂,伸着脖子,准备好在那等死。

北宋末年,在徽钦时期,从上至朝廷,下到民间,奢靡之风又开始盛行。以致朝政腐败,奸佞迤逦,民不聊生。遂有方腊、田虎、王庆、梁山等农民起义。而腐朽的统治集团仍在纵欲享乐,民间则盛行斗鸡走狗,那些衙内们、贵胄们,无法无天,恣意而为,遂有“靖康之变”徽钦北掳之耻。在北方女真族的打击下,北宋王朝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开封很快陷落,徽钦父子及皇族具被俘虏,北宋灭亡。

明朝末期,朝政已是极端腐败,社会矛盾极其尖锐。权贵和官僚们的无休止的土地兼并,使广大的农民无法生活,社会的操守和道德也跟着土崩瓦解。社会陷于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坑蒙拐骗、醉生梦死之中,已到了崩溃边缘。在它背后,是人心的彻底涣散,社会没有任何公信,完全堕落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动物状态。明末政治的涣散,并不止乎腐败一端,办事不力、不堪用命、敷衍塞责、虚与委蛇,已经达到普遍状况。当时的皇帝、士大夫精神状态和一切作风都腐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士大夫和宦官互相争夺权势,社会秩序根本就没有章法可循。市井中更是“斗鸡走狗,赌斗蟋蟀”,所以“无赖遍地,正业不兴”,社会呈现出极端混乱的畸形状态,明朝的灭亡已是不可避免。

元代的种族压迫造成了其急速灭亡的后果。元初,把人们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别,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政策。所以加速了他的灭亡。

清代在满清入关之后,为了给予八旗子弟种族特权,旗人由骁勇骑射的草原民族而成为专事享乐、过寄生生活的特权阶层,其刚健强悍的民族性格退化为好逸恶劳、颓靡软堕,到无法收拾。所以,不仅国破家亡,最后,连民族的生存都不复存在。

由于打江山有功,八旗子弟在有清200多年里便成了“集体食利户”,稳稳当当地做着世袭贵族,旱涝保丰收。既有钱,又有闲,也就很容易玩物丧志,忘却了祖辈创业的艰辛。

大清帝国借着入关之利势,经历了康、雍、乾盛世,盛极而衰。这把挟风带电的宝刀变得迟钝,过多的锈迹软化了八旗子弟,也就由此开始走下坡路了。究其原因,恐怕是由于打遍天下无对手,视野中再无劲敌,甚至连假想敌都丧失了。没有敌人的强者是悲哀的。没有忧患意识的强者是危险的强者。

过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这都是八旗子弟的思维。他们逐渐挺不起腰杆,像被圈养了太久的宠物,彻底失去了掠食的野性。这是一群在游戏中度日的有闲阶级,每天琢磨着怎么使生活更好玩些。曾经厉兵秣马的大清王朝,就给这么一群没有谋生技能的懒汉们弄到极其腐朽的地步。八旗子弟,变成了十足的败家子。

可见,社会的生活状态,预示着也显示着社会的健康程度。奢靡和淫逸是社会的毒瘤,是危害社会的潜患。也就是说,社会风气的好坏,必定会影响社会政治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中,必须严密的关注社会生活的状态的变化,要在党的领导下,纯净党的肌体,有效地净化社会生活气氛,让我们的国家永远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

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一个群体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以他深邃的政治眼光,敏感地洞察到了这个真理。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许多典型事例,对他的儿子司马康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司马光认为俭朴是一种美德,并大力提倡,反对奢侈腐化,这种思想在当时封建官僚阶级造成的奢靡的流俗中,无疑是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的。在今天看来,司马光的见解和主张,也是很有现实的积极意义的。所以,在我们今天物质生活已经大大改观了的情况下,我们也必需保持节俭的生活方式,不能助长奢靡的生活习性。

即使在八旗子弟彻底没落,满清王朝岌岌可危的时候,老恭亲王奕譞犹以“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的家训诫告子弟。他们明白,问题不在钱,而是会招来灾祸。财大气粗,蛮横无理,造成悲剧惨案而后果不可收拾的例证,古往今来,不胜枚举。

这里,我们要体味一个原理。在艰苦的创业年代里,老一辈的创业者,曾经亲历过那些艰难,在各方面都有很深的体会,很能够自觉地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够自觉的要求自己。但是,到了年代长久一些,父祖创业的一代过去后,年轻的一代就未必那么在意这一切了。他们往往由于父祖留下的基业和财富而坐享其成。所以,年青一代的孩子,有一些根本没有忧患意识,只知道享受,到后来结局悲惨。我们不可以不警示他们。

在和平年代,社会承平日久,离开艰苦奋斗年代比较久,人民生活安定的情况下,消极、享乐、骄奢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是很容易产生的。再加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国力上升、物质生活特别丰富,就必须更加注意社会风气,时时敲响骄奢淫逸生活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警钟,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国家,已经执政了60多年中国共产党,尤其要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努力搞好自身建设、匡正党风、廉洁自律,不仅要把党风、政风搞好,还要努力净化社会风气,正确地引导民风,才会使我们的民族、国家,在健康的道路上,一步步的走向兴旺发达。

薄熙来的贪腐案,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薄熙来的父亲在严酷的革命斗争年代,不惧艰险,出生入死,从极具危险的隐蔽战线,到极其艰巨的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从掌管全国的经济工作,到主抓纪律检查工作,为党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薄熙来的思想政治信仰,就不是那么坚定的。我们回过头来看,尽管他也入党较早,但是思想上却还没有真正确立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奋斗的决心,所以不仅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也不能教育好身边的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果薄熙来本人立场坚定,坚决地约束好他的的妻子谷开来,努力教育好他的儿子薄瓜瓜,那么他会很好地为人民、为国家做更多的工作。我觉得,薄熙来的潜意识还是要让他的儿子享受生活,而没有用继承光荣传统、继续为时代造福、立志为国家作贡献的思想教育他。所以,他不仅唯利是图,而且最后堕落到串通他的母亲雇凶杀人,终至陷身于囹圄。

当然,这一教训,不仅仅是给党政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就是一般的平民家庭也要认真的汲取教训。特别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生的年青一代,在很多问题上都需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一定要明白,纵子、娇子、惯子,其实就是杀子。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爬起来;孩子的生活,不能让他随心所欲;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习,许身为国;不仅在生活上关爱他们,在思想上更要关心他们,不仅要督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精神上的成长。使他们从小立志,树立起“走正路,当好人,为国家做贡献”的思想。那些布衣寒门的子弟,没有很优越的生活环境,没有社会背景的孩子,之所以容易成才,那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奋斗的动力,从小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而家庭优裕、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相对就差一些。再加上长辈的纵情娇惯,小孩就容易走歪路。有不少的家庭,两夫妻的父母连同小两口,都成了孩子的六部大臣,战战兢兢地唯命是从。这是不可取的,对孩子是很不利的。

要关爱不要溺爱,要幸福不要奢靡,要充实不要空虚,要创造不要挥霍,要奋进不要萎缩,要清廉不要贪腐。要引导好民风,净化好社风,树立起良好的政风,社会、国家、民族,才能在进步中成长,在发展中强健,在繁荣中进步,才能保持永远的兴旺发达。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