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魅力精选作文

文章 2019-07-06 11:59:54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师的魅力精选作文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记》)是也。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教育家,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有魅力的,他的一生大多在游历或流亡中度过,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他的身边总是跟着许多学生,有些学生甚至终身陪伴他。即使在他死后,学生们还在他的墓旁搭起草房,守丧三年,分别时都痛哭流涕,难舍难分。子贡不忍离去,独自又住了三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是有魅力的,他曾先后讲过1000多节公开课,成为语文教学公开课听众最广的人。他跑遍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讲学1200多场,有些地方还成立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会”。

进入21世纪后,新的时代精神要求超越单纯的科技理性对人性和自然的控制与奴役,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关注人的“生命的成长”,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还给学生人性的课程和“全人”的教育。在这种人文传统复归的大气候下,大批有魅力的教师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成功人士启示我们: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魅力的舞台,教师自己必须是个“全人”,才能给学生以人性的课程和“全人”的教育。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修炼自己的魅力呢?有着“江南才子”美誉的袁卫星认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我们不妨就从这些方面来做一点分析和研究。

教师的师爱魅力

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个人(不分相貌、性别、个性、不分好生、差生)的热爱和尊重、理解和期待。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魅力的源泉,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沔尊语)。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这种高尚的情感是不可能在任何学府中或是任何书本中学到的,它是教师的一种职业道德修养,具备这种职业修养的教师,把自己的学生都看成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因而能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光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感觉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乐趣,从而关注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们的心灵,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成为孩子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和引路人。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象魏巍念小学时用石板迎住老师轻轻敲下来的教鞭便悟出“她爱我们”一样,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机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爱反馈回去,从而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动情效应”中,学生会自愿与教师合作,会情不自禁地向教师袒露自己的思想,倾诉 心底的秘密。“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相信在这种状态下,什么教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那么,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师爱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对象,不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便失去了赖于生存的基础。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只有相信学生人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师爱的阳光才会照耀每一个学生。所以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和信任学生,意味着教师应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欣赏学生的“未成熟状态”。在现代教育中,个人是重要的,童年是重要的,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具有同样的价值。千万不可泯灭了童心,也不可扼杀了他们的稚气和憨态。在教育过程中,放任他的自由,放飞他们的天性,其教育效果要比那一本正经地限制和约束要强百倍。即使儿童的过失有时不能不加于斥责,也不能当众呵斥或讥笑。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将自己教育成功的经验归结为“童心母爱”,值得我们深思和体会。

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学生,这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要做到“教心”,就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收入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身体状况,进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他们遇到失败或困难时,热情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决不能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或对学生横加指责。古语云:“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重交。”对学生也是一样,在学生最需要时,助他一臂之力,可使之终身受益,把爱留给学生,就可播惠永久。

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有52.8%的学生希望教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由此可见,教师的师爱的魅力甚至超过了知识魅力。笔者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学历不高,教学能力一般,但她所带的班却总是“红旗班”。她特别会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她特别会照顾家庭困难的学生和生病的学生。每当双休日到来,那些不能回家的学生总能在她家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她确实做到了“爱生如子”,因而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显然,这位教师的教育工作是成功的,她的成功源于“师爱”的魅力。当然,教师的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总是与严格要求结合在一起的。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当是严而有爱,严而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马卡连柯说过:“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格就是人的样子,是一个人心态、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教师的人格会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渗透、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去,制约着教育的格调、质量和品位。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回忆起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看见一位老人走过来,就迎上去说:“您能帮我看一下行李吗?”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学子就得以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过了一个多小时,年轻人回来看见老人仍在原地看着他的行李。年轻人大为感动,深深谢过,老人就离开了。开学典礼上,当主持人一一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校领导时,年轻人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然就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年轻人在强烈的震撼中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这位年轻人就是白岩松。

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撼人心魄的冲击和辐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表现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荀子. 儒效》中有一句话:“习俗移志,安久移质。”意思是说,习惯可以改变人的志向,长久的积累可以改变人的素质。一个教师如果缺乏敬业的品质,就不会有好的学习习惯,也不会有长期的智力积累,就更谈不上教书育人、受人尊敬了。当了教师就应该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所有的学生,无论是富裕的还是贫困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调皮的还是听话的,都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教师奉献出的爱心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盏盏烛光。当了教师,就必须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不必因为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在你面前颐指气使而生气,也不必因为那些“暴发户”们在你面前一掷千金而自惭。如果你能以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学生的心目中,你的地位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表现为诚信、公正和廉洁。一个真正有魅力的教师,总是为人正大光明,办事言行一致,处世廉洁自律。他们“言必行,行必果”,他们正气凛然,疾恶如仇,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敢于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决不丧失人格。一个真正有魅力的教师总是能尊重和宽容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让师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他们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乖巧地还是顽劣的。“公生明,廉生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的建立,不是靠“老师”这个称谓带来的,更不是靠说教和体罚强迫的,而是靠教师自己的情操和品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自然生成的。就像汉时韩婴所言“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三)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表现为从善如流,勇于改过。一个真正有魅力的教师总是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里仁》),把周围的人作为一镜子,善于肯定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善于反思并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闻过则喜。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休谟在其《人性论》中指出:“一个没有犯任何错误的人,除了他的理解正确以外,不能要求得到任何其他的赞美;而一个改正了自己错误的人,则既表示他的理解正确,又表示他的胸襟光明磊落。”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难免会犯错误,真正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会文过饰非,他会向学生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教师敢于直面自己的过错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师表形象,还会更加张扬教师的人格魅力,达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子张》)的效果。

教师的学识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学生之所以崇拜老师,除去尊敬老师的高尚人格外,还在于他们能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得到指点,受到启迪。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一个没有丰厚而广博的学识的教师是不可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的,更不可能有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被这位历史教师高超的授课艺术迷住了,都忘了记笔记。课后,大家问这位历史教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

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意味着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博览群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必须是“U”形的,那就是: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 心理学知识。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站在学科专业知识前沿的人,能熟练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同时,还能够不断更新自我,扩大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如果教师仅停留在所教学科的现成知识层面上,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就只能扮演“传话筒”的角色,只能培养出思维迟钝、思想贫乏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社会的要求的。因此,一个好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总是处于流动状态,常流常新。

除了学科专业知识以外,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调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会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所谓“博喻”,即指广泛地启发、诱导、晓喻学生,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是不可能做到“博喻”的。

那么,是否有了良好的知识修养就可以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教师的职业具有双专业性,“怎样教”的方法和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学记》提出的“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和学习成败的心理原因,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的效果。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这个职业更是充满了挑战和创造,真正有魅力的教师一定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后,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等)的基本方法加以研究,善于把研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学过程充满许多未知的因素,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诸多难于预料的因素使得教师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即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模式。面对瞬息万变的教学情境,如何才能做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呢?别无选择,只能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在复杂、微妙的教学情境中迅速作出恰当的行动。孔子的弟子颜渊曾这样赞叹他的老师:“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高超的教育艺术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境界。

教师的形象魅力

这里谈是教师的外在形象,指的是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姿态表情等给人的印象,它是一名教师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精神面貌的外在显现。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说:“外表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很大的意义。很难想象一个肮脏的、马马虎虎的人,他竟能注意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优美的外部形象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变得谦逊敦厚、温文尔雅。因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语)”

教师的形象魅力主要表现为和谐自然、富有职业美和现代美。夏夫兹博里认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凡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就是真的,凡是既美丽而又真的也就在结果上是愉快的和善的。”(《杂想录》)一般说来,教师和谐自然的职业美和现代美是从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教师的仪表美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发常理、面常净。上课之前,不妨照照镜子,看看头发是否整齐、脸上是否干净。要知道,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疏忽大意会导致课堂上的尴尬或一节课的失败。现就是穿戴应讲究,佛要金装,人要衣裳,所谓仪表美更多是从穿戴上体现出来,穿戴要端庄得体,既不能显得穷酸潦倒、不修边幅,也不能浓妆艳服、一味追求时髦。“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老舍语)教师的穿戴要体现出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的职业美。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的穿戴越朴素越好,教师的穿戴也要能体现出一定的现代美,关键是怎样穿戴才合适,怎样才能做到协

调和谐、得体入时、因地制宜。格朗梅特在《女性服饰指南》中指出:“审美能力和优美的风姿,体现在适合自己体态和性格的服饰中,同时还包括适合时宜的穿戴。”比如在一些特定场合,男教师西装革履、女教师略施淡妆是应该提倡的,它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礼仪所要求的。教师的仪表美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的教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讲究教态美,首先是表情要自然生动。现代心理学测定: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面部表情的变化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面部表情中最关键的又是眼睛,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是人体发射信息最重要的部分。据现代科学统计,仅用目光,人类就能交换上千种信息。所以教师上课时要善于用目光与学生交流,有时盯着一个人看,似乎专门说给他(她)一个人听,有时又一会儿冲左边点头,一会儿朝右边微笑,目光总在关照全班所有的学生,一个制止的眼神,一丝赞许的微笑,常常会收到奇妙的效果。其次是手势要自然和谐,要尽量丢掉那种摸鼻子、扶眼镜等无意识的动作,学会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有意识手势。据学者们研究,手势与表情结合,可传导信息的40%。恰当的手势往往是在内心情感的催动下,在讲某句话的瞬间自然作出来的。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时用描摹性的象形手势(如:圆、方、长、短等),有时用表达情感的情绪手势(如:挥拳、劈掌等),有时用指示性手势(如:扳指头、敲桌子等),有时用象征性手势(如:向前方挥手象征前进,举起中指、食指象征胜利等)。另外,身体的姿态也应该自然得体。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立时头要正,腿要直,两脚基本平行或一前一后,自然站定。可做一个提气动作,形成全身挺拔、精神焕发的形象;坐下时,两脚自然落地,腰板挺直,女教师的坐姿以双腿并拢、面向正面而双膝侧向一边为宜,这样的姿态才显得优雅动人。

教师的语言(口语)美首先体现在语音标准,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其次是懂得用气发声、吐字归音的常识,发出来的声音宏亮圆润,字正腔圆,清晰流畅,达到“兼耳底音乐而存之”(朱自清语)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境,组织恰当的言语内容,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或循循善诱,或幽默风趣,或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特别是教师幽默的语言,它能使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使学生学习化难为易,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现代社会是一个高交际、高频率、高信息化的社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技能。在西方,人们甚至把口才、美元、电脑称之为世界三大战略武器。对于教师而言,口语表达能力显得犹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教师的工作就是“言传身教”,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去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从教师的语言中能充分展示教师的师德修养、学识才华和人格品位。

总之,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着的生命个体,教育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的师爱和人格、教师的学识和气质是教育的载体和风帆,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所携带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有魅力。教师以其独特的魅力支撑着教育这座千秋大厦。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