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民俗的作文
【篇一:关于春节民俗的作文】
新年是上一年完美的句号,也是下一年美好的开始。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吉祥、重要的节日,它有各种各样的民俗。
大年三十的晚餐,被称为“年夜饭”。“年夜饭”非常丰盛,必须有鱼、年糕和圆子。鱼代表“年年有余(鱼)”,寓示富足美满的生活;年糕代表“年高(糕)”,希望人们的事业、学业“年年高”,都有更大的成就;圆子代表“团团圆圆”,寓示着人们会在这一天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快乐无比。
一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便不绝于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此起彼伏,这边还未放完,那边又响起来了。那一整晚都灯火通明,鞭炮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关于三十晚上放鞭炮,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
传说,从前,山洞里有一只怪兽。叫“年”。它体型庞大,头上长着牛角,眼睛又圆又大,像两只大大的灯笼。血盆大口一次可以生吞一个人。每到严冬未尽、早春即来时,它便到山下的村子里肆虐,捉人吃。大家既恨它,又怕它。
据说有一天,有两个胆大的小牧童在晚冬早春时到山上放牛,突然遇到了饥饿的“年”。当时,他们正挥动着赶牛的鞭子,发出一阵阵“噼啪”声。“年”一听见了就逃,就这样,他们意外地得知“年”害怕“噼噼啪啪”的响声。于是大家每到这时都会放鞭炮驱“年”,渐渐地,这成了一种民俗。
大年初一时,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倒贴着一张红色的“福”。它代表着人人都幸福美满、快快乐乐、万事如意地生活。可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原来“倒”与“到”同音,意思是“福到了”。它寓意吉祥。
你一定也还会注意到春节家家门上的对联。对联对得一定非常工整,而且一定是寓意新春快乐、新年吉祥的。它们代表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过年这天必不可少的就是——给小孩发压岁钱。大人要给孩子压岁钱,他们会把钱装在一个红包里,然后把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数钱。那可以说是孩子们一年之中最快乐的事了。
新年,是崭新的一年。各个民族的新年风俗和习俗可是讲也讲不完。
【篇二:关于春节民俗的作文】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就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而我却守候着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我喜爱的春晚终于开始了,妈妈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哇!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立刻开始吃饭了。我先夹了一个白菜馅的饺子,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海鲜味的,我摇摇头:“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味道!”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这个饺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见一块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原来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觉中新年到了,我们欢呼起来。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鞭炮四响,礼花冲天,大家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本是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传统的春节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人传一代人的延续着……
最值得我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家人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灯火通明的居民区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请来了门神和财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张罗这张罗那,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卧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东东快快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已经上学了,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
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是,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