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烧塔习俗范文
每年中秋佳节全国各地除了拜月神、吃月饼的习俗外,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中秋夜烧塔的习惯。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中秋烧塔习俗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中秋烧塔习俗范文:中秋潮汕的烧塔习俗
每逢中秋夜,潮汕不少地方有“烧塔”的民俗活动。塔由数千块砖按“品”字型垒起来,高近十米,中间是空的,里面塞满了柴火。当淋满着柴油的塔心燃烧起来,会把夜空连同垒起来的砖头一起烧的通亮!
中秋夜“烧塔”(也称“烧瓦窑”)是潮汕的一项习俗。从前多用碎瓦片砌成,也不会垒得太高。大的瓦窑用砖块砌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瓦窑的下方要留一个窑门口,以供投放燃料。近年来,一些地方砌的瓦窑,则全部用砖条砌成,瓦窑的高也超出了3米。
砌瓦窑和烧瓦窑,主要是男人和小孩的事,女人一般是不会参加的。烧瓦窑一般都在中秋节的晚上,燃料有柴、竹、稻草、谷壳等;当瓦窑燃烧到火旺时,便可泼入松香粉、盐等引焰助威。
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塔的大小高低,依据积聚瓦片的多寡及参与者的年龄层次而定,10岁左右的孩子砌的是小瓦塔,一般只有两三尺高。青年砌的规模较大,因为他们年龄大些,会从四方八面搬来瓦片,故砌的瓦塔往往有五六尺到一丈多高。瓦塔累砌也有讲究,大瓦塔的塔基要铺上红砖条或灰砖块,然后按“品”字形的格局构建。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才目对的两个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掏出木灰。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砌建瓦塔地方,大都在旷埕与广场,在同一场地中,有时砌上几个瓦塔。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开始燃烧起来,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光焰,十分壮观,招引广大群众围观欣赏。有的地方,还把烧塔作为竞赛项目,塔建得高、烧得美和旺的,经群众评议后给予奖。
传说烧瓦窑始于元朝末年,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于是相约中秋夜燃烟堆作为起义信号,此后,中秋节烧瓦窑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烧塔”民俗曾经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广泛流传,但近年其它地方已少见。又因“瓦”与“蚁”在潮语里同音,又有“烧瓦窑”可以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死,来年不再有蚂蚁为患之苦的说法。
这是中秋节旧俗。如今已演变成带娱乐性的活动,潮汕不少海边的度假旅游景点把它作为中秋夜招揽客人的一项重要活动。瓦塔是用废砖瓦在旷地上砌成的小塔,大小高低不等。塔顶留孔洞,塔心装柴草,青少年烧塔以为乐。起火后,撒松香助燃,火光直冲塔顶,蔚为壮观;再撒盐,噼啪作响,如放鞭炮。有些地方还有赛烧塔之俗。凡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胜。
中秋烧塔习俗范文:泰和中秋烧塔习俗的由来
据史书记载,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并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时,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广东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文天祥家乡),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吉州及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祥兴元年(1278)秋,文天祥在吉州、兴国等地收容残部近万兵力准备再次反攻,于农历八月十五曰汇合在早禾市(今江西泰和县禾市镇)的牛吼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后被明朝庭命名为“国渡村)。
中秋节当天,禾市老百姓在牛吼河上用自家门板、茅草架设了一浮桥,供文天祥率军过桥抗元。(后被朝庭命名为“国渡”的渡口遗址)。
当天晚上附近老百姓拿出家里所有的米果、饭酱(月饼);摘下树上所有的柚子、桔子送到文天祥部队。文天祥率全军及老百姓共万人在渡口边上拜月神,祈求早曰收复失地,国家兴旺发达。月圆时村民们在渡口用砖块和瓦片砌成一个高约三米的大塔,并搬出所有的稻草,不停地放进去燃烧,烧得塔身通火。塔火和明月照亮了整个浮桥。到下半夜时分数万抗元将兵全部安全在渡过了牛吼河。后来每年中秋夜,老百姓都会在渡口边上砌起了灯塔,得通火。以纪念这位家乡的爱国民族英雄。而且此习俗在各地慢慢传开。目前禾市镇及附近的吉安指阳乡,每年中秋节及前后三天都会烧塔。
每年中秋农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会指派人员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村庄大则塔大.塔底要用砖块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约占塔高的3/4,然后再用瓦片园叠砌封顶,塔底须前后各留一个塔门,前门用于投放燃料用,后门用于拔出火灰。晚上便点火燃烧(大村庄可连续烧三晚,小村庄至少会烧中秋夜),燃料为稻草及谷壳等,主要由年青人敲着锣鼓到各家收集。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现在烧塔除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外,还有使全村兴旺发达的祈求。塔烧得越旺表明种养会顺利,全村更加兴旺发达。
中秋烧塔习俗范文:福清中秋烧塔习俗
福清烧瓦塔的习俗由来已久,据《福清市志》记载,烧瓦塔始自元末。那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来反抗,将民间铁器全部集中收藏,十家只准合用一把菜刀。人们十分痛恨统治者的暴行,秘密串联,把起义日子写在纸条上,夹在月饼里,以送月饼为借口,互通起义消息,并约定以烧瓦塔举火为号。福清中秋节烧瓦塔的习俗由此演变而来。
每年中秋节,大人和小孩子们到处收集残砖断瓦,选择一个开阔场地累砌瓦塔。瓦塔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大家先取来几块石条砌成塔脚,然后用几块砖头砌起塔门,再用瓦片从塔脚向上逐层垒砌,逐渐收束形成塔状,瓦片之间留有空隙。垒砌到塔尖时,用一砖头盖于其上。由于时代更迭,目前在福清以烧砖塔为主。
黄昏时分,大家相聚一起,点燃塔里的柴草。熊熊烈火一下子就从砖瓦的缝隙向天上蹿去。这时,人们将准备好的食盐、鞭炮等往塔肚撒去,塔肚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和火红的火焰。城头岩兜村砖塔就特别大,足足有十米多高。在锣鼓声中,舞龙舞狮队轮番表演。当砖塔里的柴火被点燃后,蔓延而起的大火就乘着风势冲出塔尖,就像火龙吐舌一样,红红的烈火通过砖缝不断向天上蹿去,飞溅出的火星漫天飞舞,与中秋明月交相辉映,将这个节日映衬的格外喜庆。
此外,还有龙山街道先强村,海口牛宅村,以及福清城区部分社区都有举行烧砖塔的习俗。大家将毛竹锯成段子后扎上棉布,再沾上煤油充当火把。等人们燃旺砖塔之时,手持火把的人们乘着皎洁月色,浩浩荡荡向指定的山头进发。路上,每个人还可以分到一块大月饼。
中秋节过后,人们并不把砖塔推倒,而是精心保护,以便来年再用。平时人们若将米汤浇灌其上,砖塔就会变得十分坚固、结实。现如今,福清中秋烧塔的民俗已成为百姓娱乐生活的一种方式,大家通过烧砖塔的同时展现福清新农村的新面貌,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