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改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文章 2019-07-06 07:35:30 1个回答   ()人看过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

在文言文的课堂上,我们常见的现象不外乎: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讲解,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明白;学生埋头苦干,一字不落的记录,生怕漏掉一个词语的解释,往往来不及思考,个别不做记录的,则是一本资料书管到底。最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

我校于2012年3月全面铺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提出了“1234”课堂要求,即一个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二种课型:自主课、展示课。三个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由“师长”变为“学长”;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教室功能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四个环节:集体编写学案,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互动感悟,归纳反思提升。

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自主课和展示课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运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想学”的念头呢?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讲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但是初学一篇新的,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荆轲刺秦王》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打赵国,杀掉赵葱,最后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王翦随机奉命率兵驻扎中山,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燕太子丹这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派人采取行刺这种恐怖政策。于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客荆轲出现了,那么他是怎样取得秦王的信任进而接近秦王行刺的呢?最后行刺是否成功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荆轲刺秦王》,共同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求知心里,让学生想学这篇文言文。

二、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爱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直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都采用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可否认,串讲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让学生在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中将文言字词一一梳理,并学会翻译。但是,也正是这种串讲的方法使文言文的课堂失去了魅力。用串讲的方式讲解文言文,使课堂的主体完全变成了老师,学生所能做的只有被动地接受,于是,文言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文言的美感也荡然无存,只剩下单调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发出学古文难的慨叹,甚至有厌学的情绪,上课不认真听,不注重思考,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文言文教学。

其实,我们老师并不需要如此的累,我们的文言文课堂也可以更有生机。实现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就能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想学文言文。

我们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5-6个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课程中,我们一般都是采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过秦论》一文时,我们班有九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一部分内容,根据分派内容的多少,确定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各个小组的同学聚集起来,一起学习本小组的内容,因为要评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更优秀,因此各个小组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不仅能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文言文打瞌睡,还能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从而积极认真地去学习,整个课堂民主、轻松,且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重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坚持学”。

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现就以《师说》一文为例,简要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步粗读。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精读。在《师说》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当然,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了。

总之,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以上几点只是作为一个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参考。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还应多探索,多思考,多总结。

教学反思一、重诵读而轻理解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一贯强调要多读多背。诚然,多读多背并没有错,但却很容易导致过分强调诵读而忽视了对词句和整个内容的理解。有的教师在讲课前要求学生将课文读熟并背诵下来,讲完课后强调最多的还是叫学生多读多背,仿佛只有多读多背就能真正掌握课文。在教师的潜意识里似乎有这样一个观点:即使学生理解不了,只要读熟、背诵下来,时间久了自然就理解了。而学生呢,却不愿意去理解字句,揣摩内容,甚至连注释也懒得看。殊不知正是这种观点作祟,使得学生背课文的效率很低,即使勉强记住,错别字也很多。如将“则弛然而卧”的“弛”字写成“驰”,将“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写成“此系贞良死节之臣”等,这些皆因不理解意思而造成。

鉴于此,教师应正确地处理好诵读与理解的关系,二者应该并重,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应重点讲解,反复练习,要让学生养成看课文注释的习惯,要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并及时检查背诵的效果。

二、重讲解而轻自学

就常规课堂而言,现今的文言文教学的大众化模式依然是“串讲+翻译+处理课后练习”。老师之间流行的口头禅是“文言文要串讲”“文言文要字字落实”。“字字”当然包括课文每一个句子的实词和虚词。我要问:字字落实有必要吗?在我看来,字字落实不必要。比如,那些生僻字往往只在一篇文言文中出现,即使不懂它,也不妨碍我们读其它古文。讲得多,并没有实效,也无必要。至于常用词的常用意义,确实要下功夫落实的。正如王力先生所言,常用词的常用意义“我们差不多在任何一部古书中都和它们接触,如果不彻底了解它们,不但这篇读不懂,其它也懂不了,甚至完全陷入误解”“掌握常用词的常用意义,这是一种以简驭繁的方法”。王力先生的这个看法与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所谈到的看法是一致的。他说:“什么是文言文的基本训练呢?首先是讲求字义,……特别要留意的是与习见的意义相近而意义不同的意义。”

我还问:“字字落实”真正能够做得到吗?也许我学历太低经验不够,我个人在文言文教学之前的备课时也曾试图去弄清课文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的意义或用法,绝大多数时候,查阅了大量资料,与同事反复讨论交流,花了很大的功夫,可仍有相当数量的字句落实不了,特别是那些虚词尤其如此。说起来,真有点叫人汗颜啦!然而,我敢肯定有过我这样经历的老师一定不会是少数。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串讲”、“字字落实”的方法显然已经不适用。

逐字逐句地串讲翻译,表面上看,学生好象完全懂了,但却是一种被动地接受,一种不动脑筋的获得,学生缺乏自主性、能动性,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久而久之,学生缺乏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文言文因此就产生厌倦。况且初中阶段“串讲”“翻译”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在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里头,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从实验教科书文言文单元前面的提示和要求看,“串讲”“翻译”这一教学方法也不符合编者意图。教科书几乎在每一个单元开始时都提到“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我们揣摩体会“理解诗文大意”“整体感知”的意思,“串讲”是不必的(重点词语、常见词语的意思当然要落实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大胆鼓励学生教中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典》等,而且还应该传授一些自学文言文的方法。

课前的预习很有必要,学生可以先熟悉课文,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学为主,教师讲为辅,主张人人动手,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避免课堂成为少数优生的天下。教师着重讲一些比较难懂的和带有普遍性的知识。对于文言文中常见的和特殊的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等,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比老师一手包办要好的多。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