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阅读期待
所谓阅读期待,就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预想的情景和包含的期望。阅读期待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并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任何读者都是怀着自己的认知图式去阅读的。这种阅读期待是阅读的心理动力,支配着阅读活动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形成阅读期待是文言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更是学生乐学的关键。
教学中,我们有什么方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呢?
一、教师要降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个要求并不算高,可是我们好多老师教文言文时,总是把它当做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临大敌上课时生怕学生看不懂文章,不仅一字一句地翻译讲解,而且还特别注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学生一学文言文就被这些难懂、琐碎的知识弄得晕头转向,还哪有阅读快乐?其实,我们没有必要那么重视字词与句式的知识。因为,了解这些知识是为学生能看懂文章服务的,学生接触一篇陌生的文言文时,如果他们能根据教材中的注释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教师就没有必要讲解字词与句式等知识,而是要让他们慢慢了解文言作品和白话作品在表达上的不同。其实,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都语言较为浅近,而且课文下边的注释也很详细,学生根据注释基本上都能读懂文句的意思。所以,翻译这个环节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越俎代庖,文言知识也没有必要每篇课文里涉及的所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都要找出来讲解一番,只需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用法的特点以便下回再遇到时可以正确判断就可以了。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导语的设计要或声情并茂,或文采斐然,或设置悬念,或引人入胜。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导入,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每个人都能说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话。有人伶牙俐齿,说话时头头是道,侃侃而谈,条理清楚,让人信服;有人笨嘴拙舌,说的话单调乏味,枯燥干涩,颠三倒四,让人费解。说话是一门艺术,当今的社会下这门艺术更为重要,小到结识新友、托人办事,大到公关谈判、国际外交,都离不开出众的口才。中国古代就有晏子、蔺相如、苏秦、张仪、诸葛亮等有名的辩才。春秋末期还出现过这样一位人物:他在自己的国家遭到侵略面临亡国的危机时刻,以七十多岁的老迈之身出使敌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就使敌国的百万军队撤退,真可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啊!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外交家烛之武。这样导入,学生在未读课文之前,就对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历史人物产生了好奇和敬意,接下来自然会带着想急于了解烛之武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等阅读期待走进文本。
三、利用好解题这个环节,利用标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比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解释标题的意思,然后再向他们提出问题:看到文章的标题,你对文章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揣测?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学生说出烛之武是什么人烛之武为何要去退秦师他是怎样劝退秦军的如果秦军几句话就能劝走的话,那秦国的国君为何要劳师动众攻打郑国等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即可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文本的阅读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抵触心理。
四、注重朗读
朗读是一把重要的学习语言的钥匙。文言作品往往在节奏、韵律上有现代作品不可及的美感。学习一篇新的文言作品之前,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阅读期待。初学作品时的朗读可以分如下几步进行。第一步,试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去朗读,有疑问处作好标记。第二步,听读。就是播放音色纯正的有背景音乐的朗读音频资料,让学生聆听。第三步,范读。就是教师入情入境地示范朗读,并让学生跟着默读或轻声朗读。第四步,引读。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句读、节奏、重音及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基本朗读技巧。通过这几个步骤,学生即便是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的意思,但在情感上已经走进文本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