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行与永恒为题目的作文
论流行与永恒
青春的光环上总带有流行的色彩,忘了那是什么样的颜色。在这个安静的季节里,诉说着青春的永恒。
逝去的生命恍如水流浸润过的纸,即使晾干,依然会留下一痕一痕如涟漪般荡开的凹陷与突起,任谁如何努力地平抚都无法使之平整如初。如同我们的青春一样,伴着追逐梦想的信念驰骋与流行的列车上,传承着永恒。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年代,无论是红色的,还是黑色的。我一直在迷宫的十字路口处寻找着我的年代,一辆又一辆打着不同标志的班车驶过,只是见不到属于我的那一辆。
沉默着。开始思考关于十七岁的一切。理想,追求,还是别的什么?看者身旁的他们和她们,越发不懂得十七岁的我们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在肆无忌惮地谈论着今年流行的颜色,流行的发型等等,看着一些时尚的字眼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感慨着他们知识面的广博,殊不知他们对正儿八经的教科书却一无所知。
“流行”在我们中间开始蔓延,逐渐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近来,“非主流”一词以热火般的气势席卷了我们90后这一代人。“非主流”所表现的是一种不真实感,它那模糊、朦胧的感觉吸引了很多人的忠爱。“非主流”图片,“非主流”音乐……凡是用“非主流”命名的一切事物都被我们用来“装饰”自己。它的孤独悲伤,颓废都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我们的心情。当我们看着“非主流”图的时候,你的思想会静止,仿佛空气都会因此凝固,时间会在这一刻停止,那种感觉美好得让人近乎“上瘾”。“非主流”像毒品一样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间开始“泛滥成灾”。
“非主流”一词源于台湾,它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在街头随处可见。然而我们在追逐时尚的同时,是否还会在乎那些亘古的历史,永恒的情怀呢?
“流行”与“永恒”,似乎注定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青春的我们却没有经历青春的生活,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上学,放学,回家,吃饭,上网,听歌,睡觉。背着个灰白色的挎包,屁颠屁颠地来来回回走那条走了十几年的老路。有人说,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如果我的青春只能是这样的话,我宁愿钻进被窝里,永远不要出来。
记得那年看到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一篇文章《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那年的我完全不能理解作者近乎畸形的文字,只是感觉特别有意思,他居然能那么抽象地把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牵扯到一起。看完之后我像笑,而且是近乎夸张的大笑,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每天从上床睡觉到起床,像是反反复复的死亡与重生,想起来很有意思。
与那时的我相比,现在的我越发懂得那些古怪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那是一种青春的忧郁,它是人在这个时期所独具有的,并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身上永恒延续。
青春的我们在追求时尚新潮的同时也印证了十七岁所具有的永恒的气息,这种气息永远不会磨灭。当它流经青春的你时,你便开始追逐流行的步伐,当你不再青春,它又会从你身上侵入另一个青春者的身上,如此延续着。
当青春的我们徘徊在流行的长廊之时,同时也在诉说着青春的永恒。
论流行与永恒
生活中,流行的往往是时尚,永恒的却是文明。这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词却在现代生活的推动下走向了一起。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已不再为饱暖而担忧,取而代之的是寻求刺激,永恒就在这种氛围环境中慢慢衍生为流行。永恒与流行只在那一步之遥,流行因为有了它自身的存在价值而逐渐变为永恒,永恒只是在人们的需求中成为流行。作为90后的我们,是在流行时尚中成长,并不觉永恒是一种魅力。我们是在周杰伦的歌声中飞扬,在韩寒的小说中倘佯,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总是那么流行,那么时尚。永恒已被我们视作为逝去的古老远去的文明,已不在为我们所崇拜,所追寻。新一代的我们又怎么会理解永恒的真正含义呢?我们虽然是流行的,但我们狂妄自大,不明事理,终究不会成为永恒,永久的文明。
流行与永恒虽然只是一步之遥,但又是遥远的。流行的事物虽然只是昙花一现,表面似乎并无多大价值,但更深一层去理解,就会觉得其实它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不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永恒的最初发展也是流行的,只不过它与其它的流行相比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成为永恒。流行与永恒是相辅相成,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从永恒中发现流行,也可以从流行中找到永恒的影子。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
现在,全国各地又兴起一阵私塾风,私塾作为古代的教学处所,在现在,已成为了永恒的历史,但这一阵,又流行起来。其实永恒与流行并无本质区别,只在于那一步,流行可以成为永恒,永恒瞬间可以成为流行。
我们现在穿的,喝的,说不定有朝一日也会变为永恒,永恒同样是可以流行的。永恒与流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