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中秋作文

文章 2019-07-06 05:27:58 1个回答   ()人看过

雅人赏月,闲人玩月,诗人吟月,痴人拜月,伤心人叹月,幸福人谢月,以及科学家考察研究月……以下小编为大家分享了童年的中秋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童年的中秋作文1

很为现在的孩子遗憾,在他们眼中,节日是“吃”的代名词,过年吃大鱼大肉,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从前那种别样的节日氛围,那种欢乐祥和的感觉,像一件过时的旧衣服永远压在了箱底难觅踪迹。

忧郁很快就被节日的气氛裁减了。忙活了大半年,一年的收成已成定局,平淡的生活因了这个节日突然有了兴趣,有了激情,有了色彩,有了可以热闹的理由和一家人喜洋洋的团圆。大人们露出难得的笑容,我们也乐得放肆一回。四五个半大小伙伴在亮如白昼的院中疯得实在没有什么噱头,便想起了连队的蓖麻地。“那是可以用来做‘灯笼’的物什呀!”有人启发,大家便齐刷刷地响应了,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永远是饱满的。我们几个迅速窜到了附近的地里,在如树般的蓖麻秆上三下五除二地撸了半口袋又如兔子般地窜出来。有一种做坏孩子的刺激,又有一种隐隐的骄傲,类似于勇敢。找个僻静的角落,将事先准备好的细铁丝拿出来,将蓖麻退了壳,穿上十个八个地用一根小棍挑了,在蓖麻噼噼啪啪的燃烧下去平日里无论如何也不敢去的黑暗地带漫游。

不知谁提起了蓖麻的用处。有人说是要用作飞机燃料的,有的说是用作大炮润滑剂的,有的说是……总之,五花八门,谁也不是权威,谁也说服不了谁,每个人都会有绝对的消息来源。叽叽喳喳地争论惊扰了树上的夜猫子,扑棱着翅膀飞走了。夜深了,连队的窗户渐次闭了眼,圆圆的月亮似乎也变了颜色,惨白惨白的。谁家的妈在高声喊着孩子的乳名,于是大家悄声定了攻守同盟,不准泄露“机密”。于是将剩下的蓖麻找个隐秘的地方七手八脚地埋了,大家各自恋恋不舍地散了。

很多年了,中秋常在没有感觉的日子中平淡地过着,关于嫦娥的神话也早已被尘封,一如那些稍不留意就放陈了的月饼,只能带着淡淡的惋惜丢弃。

很为现在的孩子遗憾,在他们眼中,节日是“吃”的代名词,过年吃大鱼大肉,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从前那种别样的节日氛围,那种欢乐祥和的感觉,像一件过时的旧衣服永远压在了箱底难觅踪迹。

童年的中秋作文2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中秋节是亲人团聚的喜庆节日。月圆中秋夜,当一轮皎洁的明月挂上枝头,我们心中那份难舍的思念,在那青涩的记忆中,带着幽幽的情思,倾诉着思念的点点滴滴。

回味童年的时光,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小时候过中秋节的点点滴滴。当时农村的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平常根本没有什么零食可吃,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吃顿比较丰盛的饭菜。中秋节家里可吃的月饼也很有限。在关中境内,每逢中秋节(八月十五)要给亲戚送月饼,那时父母会留下一小部分给我们分着吃,那时候的月饼一包八个或九个,用纸包着,包装非常简单,口味也很单一,相似于现在的五仁月饼,里面有青红丝、糖、黑芝麻、果仁等,但是吃起来却是满口留香,散发着浓浓的麦香味。

岁月匆匆,日月轮回,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老式月饼基本也找不到了。但在那曾经的记忆中,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饼,灿烂的笑声,总是会勾起那遥远的幸福和思念。

时至中秋,月饼飘香。在这样一个充满幸福的日子里,人们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寄托于圆圆的月亮,希望月亮能够带走我们的思念,为思念插上梦想的翅膀,穿过岁月的烟尘,在如水的时光中,聆听着那团圆团聚,凝聚亲情的幸福乐章。

一轮明月,一份魂牵梦绕的乡愁,一个思念,一份难舍难分的亲情。中秋是亲情团聚的美好时刻,一家人围坐在石桌旁,拉着家常,摆上几盘水果、几份可口的菜肴、一盒月饼,幸福的喜悦溢满心间。

儿时的中秋节,儿时的一轮明月,历经岁月的变迁已变得越来越模糊。岁月带走了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但抹不去曾经那份最美的回忆。在那段最美的童年岁月中,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多了份悠悠扬扬的恬淡和幸福,不做作,也不张扬,流淌着童年甜甜的味道……

童年的中秋作文3

我比较钟情于苏轼在《永遇乐》里描绘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它表述中秋多添了些人世情味,撩起内心对于中秋的那份记忆,融景入情,与我的生活经历更为贴近了些。

农村人除了对春节过的相当隆重之外,其次便是中秋,因为这与庄稼收获有关。从六岁便和母亲开始下地种田,一泻千里的鲁西平原,黄绿层接不穷,一如海浪涌动着希望和激情。我实在不喜欢钻玉米地,矮小的身子还够不到玉米棒,走不好还会把脚迈到某位老人的坟头上,一边祷告,一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出如迷宫般的屏障,顾不得汗水,顾不得身上被刺的灼痛,头发上,眉毛上,浑身上下粘满了白色玉米穗屑儿,样子极其狼狈不堪。

那时候,父亲刚师范毕业在离家很远的乡镇教学,大多数时间我是和母亲度过的,白天把玉米摘完,用镰刀割出一条小路,我们把玉米捡拾到地板车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围闪着铭黄的光芒,照亮了我和母亲回家的路途。娘,该是中秋了吧?我询问,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兴奋的点点头。我又问母亲,娘能多加点糖吗?她回头冲我笑笑,干脆地说能。

紧挨着玉米地旁边就是豆地,农村人种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换些钱或煮了放入罐子里做咸菜吃,配着萝卜居多。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母亲轻轻地握住豆柄,迅速的用镰刀把它割下,尔后递给我放在包袱里,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拣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乡下没有煤气,就连烧蜂窝煤也是点着数。母亲把豆子和玉米洗干净,倒入井水,木头在灶堂里霹雳啪啦,霹雳啪啦的声音至今我仍记得清楚,雄雄火光烤着我稚嫩的脸颊,嘴里含着口水。揭开大木头圆锅盖后,满屋子里都是玉米和豆子的香甜气息,母亲试着捏了捏,直到她说熟啦的时候,我才把口水咽到肚子里去,直到成年,我仍然对坚果类的食物情有独钟。

在异乡生活了八年,每过中秋,心里依旧怀恋乡下的暖月清辉,万物静寂,口齿生香。也是这个不算长或短的八年让我一度品尝了人生之团圆的况味,千里之外,清朗月色下,一个游子唱诵着《明月几时有》里的词句,盼望着世间万物和谐美满。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