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瓜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 2019-07-06 03:28:40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偷瓜原是不光彩的事。按笠翁的省躬罪己的方法,原属隐情,是应该别书隐射之语,而不露其祥,留存二三分薄面,用作退一步来劝诫自己的。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偷瓜课文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偷瓜课文主要内容

《偷瓜》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故事。“偷”就是私下里拿走别人东西,据为己有。文章中所描写的孩子们“偷瓜”和我们习惯中的理解不一样,他们的做法与其说是偷瓜,不如说是冒险游戏。作品的开头,用寥寥数语清楚地介绍了主人公李善才和毛头娃崽这两种人物,而后随情节的发展展开人物的性格。性格变化的来龙去脉,叙述得有头有尾。本文感悟点是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附】偷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偷瓜》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了解学情、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说内容:

《偷瓜》这篇课文是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教材简介:

《偷瓜》所处的第一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故事,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偷”李善财的瓜,教育李善才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农村孩子调皮又善良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偷瓜》的语言平时质朴,简洁风趣、故事一波三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鲜明风趣幽默,故事性强,字里行间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教材的编排特点、编者思路:

《偷瓜》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共编排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阅读链接。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以及文章中蕴含的童心、童真、童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的特点和单元训练要点,依据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通过讲一讲、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性格。

3.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故事背后的情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

2.在感受童心、童趣、童真的同时,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之美。

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三、说学情:

虽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教师提出问题谈出自己的理解,但理解浮浅,只停留在文章的浅层意思上,不能深入的多元化地理解文章字里行间的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形象。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等多种方式,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风格,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

2、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把问题引向深入。

学贵有方,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对知识的掌握,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采用研读、品析词句、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再穿插展开想象,补白故事情节、编课本剧等方法。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

接下来,我具体的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教学流程。

五、教学流程

我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按照教研室高效课堂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

在这个环节里,我用准确精妙的导语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回顾,“这个单元,我们通过阅读认识了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充满好奇捅下马蜂窝的冯骥才,拔鸡毛做毽子后知错就改的金波,还有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他们的童年都在农村,都拥有难以忘记的童年经历。今天让我们走进瓜田,看看农村的一群毛头娃崽偷瓜的情景。”

[设计理念]学生在生动的语言的感染下,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梳理的同时很自然的走进课文,从而激发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第二个环节:独学,这一步给学生设计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娃崽们咋样?李善才呢?从哪看出来的?并在旁边简要的写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理念]这一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读自悟,既个性化的感悟了文本,又使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第三个环节: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

这一环节是交流独学中提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能够自己解决。重点交流展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娃崽们咋样?李善才呢?从哪看出来的?当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感悟后,让他们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补充。

[设计理念]这样做可以在讨论交流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增强探究意识、合作意识。

第四个环节:班内大展示

这个环节我进行了五点预设:

(1)娃崽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李善才看瓜,娃崽偷瓜的情景中,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重点引导点播第二段“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那边瓜自己动。再一瞧,是一圆脑袋,便发生喊,跳起来撵。圆脑袋逃开。回转身,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引导学生抓住“逃开、抱着、跑远”等动词体会娃崽的可爱、机智顽皮。从李善才的动作神态中感受他性子火爆、无计可施的看瓜者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孩子们匍匐于瓜田的样子;李善才虚张声势地追赶;身后顽童趁其不备摘瓜逃跑的欢快…… 然后,让孩子选择站到不同人物的角度去读,读出李善才的焦急与无奈,读出孩子们的调皮与得意。

[设计理念]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而且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

(2)文中的对话部分揭示了孩子们偷瓜的原因,同时也表现出了李善才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这一部分。首先让学生明白孩子们后来偷瓜的用途。其次让学生从李善才的动作“扑、跪倒”、语言“娘啊,我混!”体会他的愧疚之情,再顺势引发学生想象,看到这一幕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可能会想到含辛茹苦的老母亲;可能会想到忘恩负义的儿子;可能会想到那一群淘气善良的孩子……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真实的感受读出李善才心中的忏悔之情。

(3)文章结尾写到:行路人经过瓜田边,说:“善才你这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李善才说:“那敢情是。”为了理解这句话我设计了,李善才为什么把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这一问题,使学生理解到,李善才故意把地边的瓜侍弄好,是要回报孩子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为孩子们提供“开心”的天空,而孩子们呢?也许为李善才的真诚所感动,也许是李善才的信任令他们收起了好奇。总之他们不再破坏才使地边的瓜长得更好。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反复读悟,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之美。

(4)本课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我设计了;这篇文章与以前所学文章相比,语言有所不同,在哪?同桌说一说。

[设计理念]通过同桌交流,学生了解了农村生活口头用语,能够体会到语言简短精炼,具有乡土特色。可说可读的风格。

(5)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结组,分工合作,编排课本剧,演一演,进行实践体验。

[设计理念]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有关习作的拓展内容;读了偷瓜的故事,你会觉得他的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些情节,根据下面的提示推想一下并写下来吧。

1.三奶奶和李善才之间的故事。

2.李善才把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好。

[设计理念]

通过补充情节,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很好的对文本进行了二次创作,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