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心的议论文作文
谈良知
何谓良知?
良知即良心,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知,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这是字典的解释。
良知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感恩,是一种道德。
对父母,我们须有良知。
父母将我们尺长养大,在子女身上花了多少心思,费了多少心血。然而在我们周围却有着一批无视父母辛劳的同学,他们背着老师抽烟打架,吃喝玩乐。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讲话。我不竟要问:“你们到学校来是干什么的?”父母花钱来买你玩吗?他们的钱难道是大水打淌来的吗?
我不知这些学生的良知何在。难道说他们的良知泯灭了吗?那这个社会也太悲哀了,时代在进步,然而我们的道德却在退步。
对老师,我们须有良知。
有俗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春来暑往,老师在三尽讲台上教书育人。他们甘心忍受“雪花纷飞”,他们甘心忍受寒风灌耳,为的是让我们健康成长。然而我们有一些人又是怎样做学生的?他们可以潇洒地无视老师的劳动,无视老师的存在。顶撞老师,欺骗老师,贬低老师,难道这是一个学生对老师应有的态度吗?
我不知这些同学的良知何在。我不竟感慨当一个老师挺难的,当一个班主任挺难的,要当好一个老师、班主任就更难了。我们生命的四分之一差不多在学校度过,相处得最多的人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用那慈母般的爱书写着他们的人生也感染着我们学生。
对社会,我们须有良知。
前不久有报道说三名长江大学的学生见义勇为,为救落水孩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然而打捞公司打捞江水中的尸体时,却挟尸要价,对死者家属讨价还价,不给足钱就不给你捞了。英雄的尸体在他们这儿却成了赚钱工具,成了他们讨价还价的筹码。
我不知这些捞尸人的良知何在。难道他们的心是铁做的吗?英雄本怀着一颗救人之心,却未想到因此而死,更未想到死后尸体却还要遭人虐待。如果他们地下有良知的话,他们肯定会痛恨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的吧。
良知,本应该是我们都应具备的。有良知的人才可谓真正的人。这个社会上假人太多,他们没有责任心,不懂得感恩,不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在他们眼里只有他们自己,一已之利高于国家利益,高于社会利益,高于他人的生命。他们就是这样做人的,他们的良知也许早已随风飘去了吧。
坚守良知
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领会不愧地,中不愧已,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
天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
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已,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
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自己右,何曰不知?
杨震,仰不愧天,领会不愧地,中不愧已,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
抵御诱惑,不趋火热,守住灵魂,确切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戒后人。
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在的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践踏地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人们,都和我有关,善待天地,坚守良知,快乐就永远在。如果每个人躬身自问:怎样仰不愧天,领会不愧地,中不愧已?或许那就是我们内心真正要寻找的温柔快乐的人生之枕?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