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感悟

文章 2019-07-06 00:19:39 1个回答   ()人看过

1.如果唐朝有类似的竞赛,那么李白杜甫谁得第一?元稹和白居易呢?小李杜呢?——所谓文无第一。

2.如果唐朝有类似的竞赛,那么比赛的题目怎么选择?是写田园还是写边塞,是写大唐气象还是写国破家亡(出题人不要命了),还没去过边塞的王维怎么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要是题目格局小了,岑参高适他们恐怕会罢赛吧。——诗歌创作总是基于诗人的阅历和感悟。

3.如果南宋有类似竞赛,评价北宋的诗词,谁得第一?我肯定选苏轼,但如果评委是李清照,那么苏轼恐怕排不了好名次,因为李清照认为苏轼的词太不注重音律了,她认为周邦彦的词最好。——所谓诗无达诂,每首诗词各人的理解就不同,评委的不同喜好对最终结果影响很大。

4.在电视节目上即兴作诗,必然是对客挥毫的秦少游更有优势,闭门觅句的陈无己们基本无法参加这样的比赛,但是其实我们很难说究竟是一字不改更好还是仔细推敲更好。——能写诗的本来就少,出口成章的更少,参加节目的门槛太高。

5.我更觉得诗词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东西,诗人们创作诗词,不是为了竞赛,而更多地是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发情感,联系友谊。一些诗写好了,流传下来,后人读了,在自己身上又找到共鸣,这时诗词才脱离了私密性,成为我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人不是为了写诗而成为的诗人,而是有宣泄感情的需要才写诗,而后被旁人称为诗人。陆游还不乐意别人称他为诗人呢,他想作将军,想征战沙场,所以,当仗还没打,战事就结束了的时候,他从前线回来,路过剑门关,才会说:“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他不想当诗人,但是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媒介却是诗,或许没实现梦想的陆游是不幸的,但对于读诗的后人来说,是幸运的。

说这段的意思是,其实不用想着通过电视节目,寻找古典诗词的创作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兴许还不乐意上节目呢,而真有这样的节目,呈现出的诗也不一定是好诗。相反,像现在这样也挺好,通过所谓的“背诗”,又有教授们宣传、讲解诗中典故和背后的故事,从而重新引起大众对诗的兴趣,营造好的氛围,这才有诗歌创作的土壤。有了好土壤,普通大众耐心等待好作品就是。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