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平凹老师的抒情散文

文章 2019-07-05 23:39:52 1个回答   ()人看过

印象平凹老师陕西商洛杨富安平凹老师是名人,名气很大,我多少年来一心想写点关于平凹老师的文字,可到现在不敢动笔,直到看了许多作家写关于名人的文章,特别是写陈忠实、莫言余光中、方英文等大家的文章,我心里才有底气,给自己打打气壮壮胆,动笔写点与平凹老师有关的文字。平凹老师的名字在我这个文学青年的心中装了二十余年,对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最初是上中学时,平凹老师在陕西文坛暂露头角,名声鹊起,我就非常崇拜和敬仰,那时只是拜读他的散文集《月迹》、《心迹》、《商州三录》和小说《腊月正月》、《小月前本》、《天狗》。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晚自习课堂上借昏暗的煤油灯光看《鸡窝洼的人家》被班长举报到班主任挨批的情景。因为当时,我学习很好,每门功课学起来很轻松,成绩位居两个班100多名同学中前三名,大概是那个班长想抄袭我的数学作业没有如愿的缘故,或者说是出于他工作职责的原因,也或是关心我学习进步的原因,受到班主任的教育,这个教育极大刺激了我爱看课外书的兴趣。

16岁那年,我如愿的考入丹凤师范,来到平凹的家乡学习,更加增强了我对平凹老师的仰慕之情。在丹凤师范的图书馆,我找遍全部目录,都没有收藏平凹老师的书,很让人遗憾,但仍然没有减少我想阅读平凹老师各个版本书的兴趣。我只好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与同班老乡李先祥和江文虎一起去丹凤县城各个书店找平凹老师近期的新作。

买书那是需要钱的,因为家里经济拮据,不容我多买,只好站在柜台前快速阅读,后来,有同学在看《浮躁》,因为它荣获美国飞马文学奖,也奠定了平凹老师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我硬是给同学说好话,利用一夜的时间看完,第二天早上还书,那种对平凹作品的贪婪和痴迷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也不为过。再后来《废了都》一书出版,在陕西乃至中国文坛上犹如一颗重量级炸弹,响遍大江南北,因为这部书存在许多关于性描写方面的内容,被称为“当代的《金瓶梅》”,因此招引众多争议。正是平凹一路走红的时候,丹凤师范周玉厚校长荣幸地邀请到平凹老师到丹凤师范做客,给我们做学术报告,报告的主题当然是与文学有关的内容。

这一消息在校园传出,同学们蹦起来欢呼,对我这个文学狂人来说更是兴奋不已。那天,天高云淡,秋菊飘香。我们全体同学在操场上整齐地坐好,耐心地等待贾老师到来。一辆北京吉普车嘎然停在操场边,贾老师在周校长的陪同下,健步走上主席台就坐,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才是我第一次谋面贾老师,那种激动和对名人的仰慕之情可想而知。

虽说那是20几年前的事,可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贾老师坐在主席台上,不停地抽烟,眼睛目视前方,我故意坐在前排,看的清楚,他眉宇间放射出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是一个大文豪所特有的文化素养,更是一个大家名人所特有的风范。贾老师的报告,主要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写作的前前后后,那一个个地名就在我们身边,那一个个鲜活人物就在我们眼前,那一个个故事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因为平凹是商洛的,他的根基是商洛的,作品反映的内容也是商洛这块不为外界知晓的故乡,所以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油然而生。

贾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话和地地道道的方言,时时激起我们这些商洛学生的掌声,那种掌声就是我们对他最好的褒奖,就是对商洛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名人的一种扬和自豪。报告结束时,有许多同学纷纷邀请平凹老师签名,被学校制止,成为我们终身的遗憾。

我们只能用尊敬的目光远送他与丹凤师范老师告别,希望他多回故乡来。师范毕业,回到家乡清泉任教,工作三年,忙于回报家乡和参加成人高考复习,对文学的热度降为冰点,直到考入陕西教育学院来古都西安学习的时候,那古都优雅的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重新点燃酷爱文学的火花。

现在想来,一个人物,特别是一个名人,对一个社会起的积极作用有多大呀!如今,平凹老师的名气走向国际,走进世界人民的心中,他将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让我们这些晚辈受益良多,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聚集正能量,他的名字也将永远印象在我们广大读者心中。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