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为话题的1800字作文
第一次遇见安,正值秋高气爽的九月。走进陌生的新教室,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安一个人,空气中夹杂着一丝音乐,酷似JAY吐字不清的调调无疑正是安所哼唱的。我的眼睛肆无忌惮地盯着他,因为他的歌声透彻着与JAY一样说不出来的凄凉感。这时,他正好也看向我,四目相望,两神交触,我们就这样成为了同桌。后来他告诉我说,从我的眼神中看出了我的冷漠,而我的冷漠出卖了我的孤独;我却对他说,从你的歌声中感觉到与人之间若有若无的距离感。我们都笑了,只因一个眼神,一段歌声,我们洞悉了彼此的一切,只因我们都是寂寞的孩子。
在我俩身上,总有一些相似之处。当节假日大伙儿在外面招朋引伴时,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永远是堆积如山的试卷和做不完的习题;当大伙儿在网上玩着令人着迷的电脑游戏时,我们却钟情于浏览网上图书馆。我们除了对方,都没有别的朋友,不只是因为爸妈的限制,我们还一致认为这个世界太虚伪,虚伪得令人窒息。人都是为利益而活的动物,不过是些点头之交,没有深交的必要。不管旁人怎样在背后议论,我们依旧我行我素。无所谓,花开的记忆里,我们迟早会被遗忘。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畅谈各自的理想,安说:“在2010年的7月,让我们一路向北,越北越好!”我咯哧咯哧地乐了:“在中国的版图上,漠河是最偏北的啦,那我们考到漠河那边算了。”安听到我的一阵怪笑,恍然大悟:“不行,漠河太远,实在太冷!还是北京算了。”我又笑了:“呵呵,那就北京算了。”好像一切理想即将成为现实,那就北京算了。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在漫天飞舞着梧桐落叶的校园小道上,我轻轻地给安诵读我写的《不复从前》:
那年夏天
那片海
光着小脚丫
在沙滩上串起一连串的小脚印
细数浪花亲吻我几回
那年夏天
我从那里走过
16岁的季节
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
…………
读完这首诗,我哭了,哭得很凄惨,为我过早地失去童真而哭泣,亦祭奠我失去的自由。哭过后我才发现,安的眼角边正闪着晶亮的一滴泪,格外刺眼。再看他,一脸凝重,有些不安,直觉告诉我,应该是我读的这首诗让安想起了什么。这时,安开口说话了:“我也好久没放过风筝了,久到连我都忘了到底有多久。”刹那间我明白了他的眼泪从何而来。“带我去放风筝好吗?”我请求。有时候我还是有些嫉妒风筝的,它们可以随意地在蓝天下嬉戏,但我又替它们感到可悲,无论怎么飞,也无法改变它们的一端被主人掌握在手里的命运。坐在安的单车后座,我舞动着双手:“今天的天空真是碧蓝碧蓝的,空气也是清新清新的。”安转过头朝我笑了一下。鬼知道迎面扑来的沙土有多可恶,我竟然还扯得到清新?但,不用怀疑的是我此刻的心情真的很快乐。
安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风筝,真不知道要以“一个”还是“一只”的计量单位来称呼它,我实在对风筝这个词没什么概念。
安在前面跑着,风筝随着他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伴随着一阵风吹起,风筝飞了起来,我的心里一阵激动,它终于飞得很高了。
安在一旁招呼着我和他一起放,我笑了,轻轻地摇摇头。风筝越飞越高,我一时兴起,拿起随身带着的剪刀靠近安,“咔嚓”一声,线断了。
风筝终于不再受安的控制,飞得越来越随性,变成了一个小点,融入了天空。我笑了,笑得很放肆,眼泪也被挤了出来。“它是属于蓝天的,我们不该禁锢它的自由。”转身,我们相视一笑,安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安走了,就在班上开始流传我们“恋情”的那个早上,安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回来时他身后跟着一个中年妇女,挺漂亮的,乍一看我才发现他俩有几分相似,这应该是安的母亲吧。安坐到我的旁边,收拾好自己的书包,起身时在我耳边留下一句“对不起”就走了,连同那部闪着银色光芒的小轿车一起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一直很喜欢方文山填的这句歌词。如今,我又恢复了“独行者”的身份,心里有些愧疚,感觉一直欠着安一声“抱歉”,是我让他带我去放的风筝。
直到现在,我还是没碰过风筝的线,不再觉得有什么遗憾,因为我还是觉得我不适合当束缚她自由的刽子手。
也许想改变,也许不想改变;也许已经厌倦,也许还没厌倦;也许讨厌孤单,也许喜欢孤单……这些都已经毫无用处了,既然必须面对,那么也只能去习惯。也许,一开始我就已经习惯,也许一觉醒来,我就不会再习惯。
点评:文章有内涵,文笔流畅,故事凄美。青春时光在作者眼里是忙碌、孤独和压抑的,带着点伤感的情绪一路走来,偶有一丝惊喜也如同昙花一样的短暂,虽然对“失去的自由,失去的童真”感到遗憾和惋惜,但也只能默默地接受和习惯。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