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一句话》课文内容

文章 2019-07-05 18:08:16 1个回答   ()人看过

《加了一句话》写了一个盲乞丐行乞,可是一整天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因为法国诗人在牌子前面添了几个字,结果给钱的人很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加了一句话》课文内容,欢迎阅读!

《加了一句话》原文

一天中午,在巴黎的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个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偻着腰,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老人家,今天给您钱的人多吗?” 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写了一句话“春天到了”他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您吃一顿饭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那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的手里,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币交给老人。诗人远远地看着,露出欣慰的神情。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竞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这位盲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之心呢?

课文结构

[段落大意]

全文分两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在街头乞讨,中午什么也没有得到,晚上,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是因为一位诗人在她乞讨时身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话。

第二段(第3自然段):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让人同情。

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记叙一位诗人在一个乞讨的老妇人身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话,使路人转变态度,纷纷为她捐款这件事,表现了诗人是一个充满爱心而且非常善于运用语言的人。

写作特点

课文动用了先叙述描写事情的经过,后议论点明中心的方法。描写事情经过时,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议论的时候感情表达得较强烈,用了两个感句和一个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文知识拓展】

“衬托”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映衬”,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