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乡俗习惯的中学生作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日子一天天的富了起来。可是在农村,一些不管是好或是坏的乡俗习惯却遗留了下来。
开学前两天的晚上,我正在看电视,电话铃响了,一接,才知道是姨打来的,原来她想邀我们全家去看比灯。我对妈妈说了,妈妈高兴地便打电话给爸爸,没打通,她只好去四周邻舍家寻找爸爸。妈妈刚走,爸爸便回来了,我有些哭笑不得,我把这事告诉他,爸爸又去找我妈……几经周折,最终我们一起上路了,此时的我早已急不可耐了。
车上几个孩子,一路上都是叽叽喳喳,吵着闹着,心里充满了期待。虽然还没正式到达那地方,但隔老远就看见了一排排的红灯笼,很显然,它是由河两旁的两个村子准备的。听大人们说,是两边村子的人发生了一些口角,左边的村子里的人说右边村子穷,右边村子里的人不服气(我也是粗略的听右边的人们说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这场比灯,从元宵节一直到开学前夕,整整三天三夜,如此热闹非凡的场面我可是头一回见。等到了真正的目的地时,形势就更为壮士观了,在右边一排一排的红灯笼沿着河边一直到住户人家的房子前,没细数,但肯定上了百!偶然发现在一户人家门前,三四人仍在做灯笼,也许,他们打算还往上挂吧!从灯笼的种类上看,不光有灯笼里面挂灯泡的,还有在里面放蜡烛的,左边的村子灯数没有这么多,可花样却不少,除了上面那提到过的外,还多了小彩灯、煤油灯。还有那直接点蜡烛的,甚至两个村的电线杆上都绑上了那种专门在建筑工地上的照明灯,何况还少不了每家每户的夜需照明。大红灯笼还好,有一层红布挡着,其他灯笼就照得我们眼花缭乱,分外刺眼。我到达之时,在河那边,也就是左边村子请的戏班子已经开唱了,但过了一会儿,这边的锣鼓也敲了起来。然后,摆桌子,放点心,一支小乐队便去迎“狮子”。也不知过了多久,“狮子”迎回来了,这边的人欢呼雀跃,把锣鼓抬到河边用力敲打着向河对岸耍威风。
渐渐地,发觉比灯除了是一种热闹外,也没其他好看的,心中不由厌烦起来。心里想的自然也转到对它的“定义”去了。
后来,还听说有人专门在那座通往两边的桥两端派人在那守着,目的就是不让人们通过这桥到对岸去。再后来,等到我们午夜回家时,仍有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爱热闹的人往那赶,生怕这热闹一会儿就会烟消云散似的。一盏盏的车灯照得睁不开眼,我不禁苦笑,这是何必呢?忽又忆起来时的大费周折。我那是何必呢?左边灯少花样多,右边灯多花样少,左边请人来唱戏,右边喊人来耍狮。而右边村子里,连鱼雷都用上了,两边的烟花不问断的放着,至少光烟花就放掉了几十万。也许几天下来,整个大福坪的烟花就要卖光了,这又是何必呢?(范文网 )难道为的就是那所谓的“争一口气”吗?镇政府呢?听说刚开始是不允许办这种活动的,因为这种活动兴师动众,而且又浪费电力资源!可后来也不知道怎的,就同意了。许多大人都说几十年才看过一次,这次真是太热闹了。真的,我们回去时,右边村子的人还在加灯笼,扩到至少有几百米长。
看上去,人们花钱举办这种活动是有钱的象征,可实际却是劳民伤财。比灯,这是几十年都难得举办一次的活动,虽然对于从来没看过这种场面的我来说是一种新奇、一种热闹,但它到底代表着农村的一种什么风俗呢?我说不清楚。我只是认为:这只不过是种浪费,是不必要的损失,更体现了有些人的思想陈旧!
[写乡俗习惯的中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