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 2019-07-05 09:46:51 1个回答   ()人看过

小露珠课文点明了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和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露珠课文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小露珠课文的主要内容

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

《小露珠》教材分析

一、全文共7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点明了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和过程。"夜幕"点明了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这句话道出了小露珠形成的过程。"爬呀,滚呀"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了小露珠的活力,又体现了小露珠的可爱。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小露珠很美丽,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小露珠,课文借"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的夸赞,描绘了小露珠的美丽。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小露珠美化、滋润了植物,"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衷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还因为小露珠的存在,植物们才会如此"俊俏"。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小露珠与大家告别,小露珠化作水蒸气飞走了,大家依依不舍。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一)

片断点评

非常活跃,有生气

所有的植物

[欣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出来了。"所有的植物变得格外精神。"完全是因为小露珠反射霞光的结果。随后,课文用"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这句话进一步说明,这一段突出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

精彩片断(二)

片断点评

表现出小露珠的活力

小露珠开始蒸发了。

大家对小露珠多么舍不

得呀。

小露珠无怨无悔。

[欣赏]

太阳越升越高,时间再一次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这说明小露珠在不断蒸发,生命即将发终结。"点头"、"招手"、"吹奏"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家与小露珠深情告别的场面和气氛。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在上学期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叫比喻。今天,我们从如河运用比喻方面不谈谈比喻的贴切、创新。比喻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著名散文作家秦牧称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的确,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不仅能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形象化、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热悉的东西,而且能给人的广阔的想象天力。

如课文的第二段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作者用"钻石"、"水晶"、"珍珠"来形容"闪亮"、"透明"、"圆润"的小露珠,比喻十分贴切、生动,这三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小露珠美丽的外表,闪亮的钻石、透明的水晶,圆润的珍珠都是珍贵的装饰品,是人们所钟爱。用它们作比,更能显现出小露珠的美丽,表达出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如课文第六自然段有一句话: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作者把充满活力的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及"数不尽的鲜花嫩草"当作"俊俏的小姑娘"来写,把附着在这些植物上的小露珠比作"美丽的珠宝",生动、贴切地再现了露珠反射霞光,万物在阳光下充满生机的景象。

比喻还贵在创新,一个独创的比喻就如一项科学发现。同学们读读诗人金波的一首小诗。

小鹿

花的影,叶的影,

给你披一件

斑斓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

融合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小鹿,你见过吗?它身上那斑驳的花纹,象不像花和叶的倒影?那枝枝丫丫的角使鹿看上去像不像"一株飞跑的树"?太独特。

那么,贴切、创新的比喻从何而来?只有深入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动脑思索的,才能从寻常之事,引出非寻常的联想,创造推陈出新的比喻。

同学们,让你们活跃的思维"飞跑"起来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