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的作文

文章 2019-07-04 16:24:59 1个回答   ()人看过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读课文、知背景、明内容、品语言、悟情感”的基本模式,以为语文课也无非如此,只要把这些环节都走一遍,就达到了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干老师的《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让我们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以朗读促阅读

我们在课堂上也经常要求学生先把课文读几遍,一遍一个要求,比如,第一遍要梳理文中的生字词,第二遍要做到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遍要求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之后也多次进行朗读,可谓是课堂上读声不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的目标真正达到了吗?或者说是否走向了一个深度?我们好多情况下总是为读而读,把一个外在的感情整体外贴进文本,而不是依据语言文字细微的差异,及对这种细微差异的理解,用声音把它演绎出来,也就是说并不能真正的进行理解性朗读。

干老师十分注重理解性朗读,如《小露珠》一文第六段内容,干老师先让学生思考:谁光彩熠熠?谁生机勃勃?谁格外精神?之后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三句话“写的是什么”来学习朗读这段话,紧跟着追问下去:怎么样读出味道?怎么样读出画面?接着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指导,但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悟。

以写作促理解

文段中运用了三个比喻句,干老师循序渐进,先让学生自己体悟比喻句的前提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三个比喻句的仿写:早哇, 的小青蛙;早哇, 的小蟋蟀;早哇, 的小蝴蝶。学生在仿写是答案可谓五花八门,干老师又适时引导,比喻句不但要注意“准确”,还要注意“贴切”。学生在简单的仿写中已经对比喻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对文本中的比喻句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文本时,干老师总能让学生读得投入,悟得深刻。孩子们在散文的时空中经过与穿越,感悟“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是应追求永恒来实现其生命意义的”,懂得“真正爱鸟,就要让它回归大自然”,明确“人,不能丢失想象力”……在这样的深度阅读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情感得以激发,素养得以提升。语文一定要进行深度阅读!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