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课文内容
读朱自清的《春》,让你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春的课文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春的课文内容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2)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
比如: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如果将“不错的”句改为平实说法“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表达效果你认为会有什么区别?
四、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提问:由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明确: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粗词)
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
明确: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板书加粗词)
3.朗读8~10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
明确: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适机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板书加粗词)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呼朋引伴( )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引
(2)欣欣然张开了眼( )
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
(3)一年之计在于春( )
A.计算B.主意计谋C.打算D.策略
(4)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A.声音相呼应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C.和谐D.和悦
2.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集体背诵1~5段;
3.请语感较好的同学作背诵表演。
二、诵读赏析“春花图”
1.集体诵读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朱自清先生细笔细绘,把现实生活中的春花移到笔下,一幅春花图气息浓郁、春意盎然,读来仿佛使人置身于烂漫春花的美景中,哪些语句突出了春花开得热烈、色彩美丽、味道怡人?
(2)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是写野花之多吗?
(4)这段文字的立体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5)试举出本段中选词准确精当的例子,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一字传神的诗文事例吗?
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和推举代表的回答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明确: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2)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花态;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
(3)这是用“眼睛”“星星”作比,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4)首先,这一段的行文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很有层次;其次,这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5)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用“叫”同义替换,但“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体现不出沸腾喧嚣的热闹景象。作者着一“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沸腾的热闹景象,内涵丰富,境界全出。
一字传神的佳话,同学们会举出唐代苦吟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处处闻啼鸟”等。
3.模仿本段立体写景的手法,以“冬日雪景”为情景口头描述片断,尽可能地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三、诵读赏析“春风图”
1.教师范读
2.无疑,在草、花、风、雨的景致中,风因其无形、无味、无色是最难绘写的,而朱自清先生却以他细腻的观察静心体悟,抒写的和谐优美、有情有感,请问: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尽显其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3.学生集体诵读
四、合作解读“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
把打印好的以上三幅画图的讲义资料分发给3个学习小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讲义资料合作探究选定的画图的写景特点。然后小组长到讲台前交流本组的评述意见,限时5分钟,鼓励学生创新表述,鼓励用多种形式表现个人理解,如绘画作品、舞蹈(形体)动作等。教师予以点评。讲义资料如下:
春草图。先正面,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问: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写小草的情态的?
春雨图。“可别恼”口语,显得特别亲切有情趣。问:江南春雨的妙处何在?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迎春图。全段用短句。问:为什么要引用俗语?
五、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1)风轻________的,草软________的。(绵绵 悄悄)
(2)坐着,躺着,________两个滚,________几脚球,________几趟跑,________几回迷藏。(捉 赛 打 踢)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着,大小的蝴蝶________来________去。(飞 闹)
(4)……呼朋引伴地卖弄________的喉咙,唱出________的曲子……(宛转 清脆)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________着蓑,________着笠。(戴 披)
六、声情并茂地集体朗读全文,体会文章蕴涵的情味美
七、课堂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春天,可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可以写成作文,也可以写成片断。
课后反思:
优美散文一定要重视朗读,要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时间有限,但不能不读,用一节课来朗读都可以,关键要指导,方式可多样,要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了还想读!品的时候,抓住精彩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让学生懂得比喻和拟人在写景中的好处。不要讲得太多,要让学生体悟!不要让你的欣赏代替学生个性化体悟,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写人的活动?还是写草的情态?很多学生认为是写草的情态,我觉得也很对哦!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要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