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鉴赏诗词的四种方法
一、抓住动词、形容词进行分析。
我们知道,动词的准确使用能够将人或者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形容词的准确使用能够使人或者物的特点展现得十分具体、形象,同样好的形容词也是一首诗词的点睛之语。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钱塘湖春行》一诗中,颔联和颈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历来为后人所称道。究其原因,除了这两联诗句将早春气息描绘得形象生动,生机勃勃外,诗中的用词十分精准也是使得该诗锦上添花的一个重要原因。“乱花”、“渐”、“迷”,“浅草”、“才”、“没”精准地写出了早春气息:各种花都盛开了,小草也发芽了。但是,花还少,草还短:花儿慢慢地才会让人眼花缭乱,小草刚刚能够将踩在地上的马蹄掩盖掉。
另外,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绝句》一诗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在用词上令人眼前一亮:杜甫将“碧”、“白”,“青”、“燃”(燃烧、着火、火红、红)两组形容词放在一起,让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春天的碧水、飞鸟、绿树、红花所形成的美丽画面。接下来杜甫笔锋一转:“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原来,作者漂泊在外已有多年,作者的思乡之情已经如火欲燃——甚至已经燃起来了。美景伤怀,这是一种多大的悲哀啊!
唐代诗人李贺的乐府旧题诗《雁门太守行》更是使用了“黑”、“日”(红)、“金”(黄)、“红”、“霜”(白)、“黄”等表示色彩的形容词,使全诗色彩对比鲜明,表现了盛唐时期边关将士戍边的紧张、战斗的艰苦和将士们的忠君爱国之心。
二、看修辞手法。
古典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常见的首数三种:拟人、比喻、夸张。
1、拟人是将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引起我们的共鸣,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修辞手法。
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一诗中,“白雪却嫌春来迟,故穿庭树作飞花”一句就将白雪拟人化,写出了自己迫切希望春天来临的心情,同时又用仲春之景去写初春,增添了初春的热闹气息,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将故乡之水人格化,表面上写出了它对“我”的依依不舍,实则隐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表现出初次出蜀的青年李白对家乡的恋恋不舍。
2、比喻是以形象表现抽象,用我们熟知的去表现我们不太熟悉的东西,达到将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和形象具体、生动感人的目的。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的名作《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将无形的愁有形化,它像丝、像线、像绳,缠绕在我们心头,捆绑在我们身上,十分具体形象;但是由于它本身是无形的,是无法排遣的,所以又“剪不断,理还乱”,至此,作者将离愁别恨始终萦绕心头并排遣不去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虞美人》一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将忧愁比作涨起来的春水,既多又汹涌澎湃,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忧郁和极不平静。
同样,李白写愁的《宣城饯校书叔云》一诗中,名句“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也是将愁比喻成可以灭掉的火,可以暂时砍断的水。然而,灭不掉的火和砍不断的水更增加了自己深深的忧愁。
3、夸张是运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语言来渲染强调某个事物,给人以突出的印象,即夸大或者缩小,以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抒发作者内心的强烈感情。
在唐诗中,夸张手法用得最多最好的莫过于大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等都是。庐山瀑布落差之大,自己的忧愁之深,三峡水流之急和自己心情之好,山寺楼宇之高都在李白的夸张下醒目地凸显出来。
唐代诗人李贺的乐府旧题诗《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也隐含有夸张手法,但是,这恰好表现出了敌人大兵压境,形势十分危急这一特点,为下面写将士们的英勇作战和忠君爱国精神作了铺垫。
当然了,夸张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缩小。比如,的《七律·长征》一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就是。在这里,将连绵不绝的五岭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分别看做细小的波浪和小泥丸,写出了红军将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大无畏的气慨,表现了英勇红军的昂扬斗志和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三、从内容上分析。
一般来说,读了一首诗后要谈谈诗的内容并不难,因为诗的主题、中心至少是由四句诗来共同揭示的。
比如,宋之问的名诗《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在此诗中,我们由前二句看出,“岭外”与家乡相隔之远,音讯不通;由后二句看出作者还乡的一种复杂心情。
了解了历史我们还知道,宋之问这次还乡是从流放之地偷偷逃回来的,“不敢问来人”一句还隐含着不敢公开的一面。但是,仅仅就矛盾心情的描绘已经可以使这首诗在表达远离家乡、家中杳无音讯之后,还乡人的那种独特心情方面不朽了。
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用黄鹂欢快的鸣叫和白鹭飞向青天写出了春天到来后鸟儿们的活动的频繁和兴奋。很明显诗的前两句是写春天到来动物、植物变化的,而后两句则是写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们的活动的。整首诗如一幅画一样,描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
四、从情感入手去分析。
古人认为“诗言志,歌传情”,又云“诗明志,词表情”,故古人一直认为诗歌是用来表达理想、志向、抱负的,而拒绝承认诗歌有抒情这一功能。其实,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情景交融,抑或是表达理想志向的,都基本隐含着一个“情”字。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知道,一切诗词歌赋都是有情感的,试问:无情岂能动人,而又能流传千古?所以,抓住诗词中的关键点即能抓住诗歌的情感。
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行人泪”、“长安”、“可怜”、“遮不住”、“正愁余”几处明显地透露出词人对难民的同情,对沦陷的广大北方的怀念,对抗金收复失地的期望和自信,以及对时局的一种无奈之情。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