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的一部书亲情散文
我的母亲,不是作家、诗人,却很会写书。
母亲写成了一部书,一部自传体的皇皇巨著,用90年的光一陰一。
这部书里说,生逢乱世、饱受饥寒折磨、尝尽人生艰辛的母亲,刚交虚岁十七的那一年除夕,被爹一娘一急急忙忙打发出嫁,就为家里少一张吃饭的嘴。
母亲在老孙家,不但要侍奉公婆,还养育着四子三女。在那漫长的艰难岁月,特别是半个世纪前的“三年困难时期”,我一家老少都能挺过来,除了依靠我父亲微薄的工资,更有赖于母亲的顽强支撑和勉力一操一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两眼一睁就手脚不停:生产队一敲钟急忙去出工,收工回来赶紧做饭,晚上还有做不完的针线活。此外,半夜去推水车浇自留地,起五更推碾子推磨等等,都是家常便饭。有好几次,母亲把饭做熟,孩子们围着桌子狼吞虎咽,她却累得先要倒在炕上喘一息一阵才行。记得有一天,街上放映免费的电一影,母亲不去,说不一爱一看,叫我领着弟弟妹妹去。看完回家,见母亲正在炕上哼着小曲硌玉米棒子。不知不觉间,她的双膝关节严重变形,腰椎发生了病理一性一骨折。听医生一说,我又惊又悔,而母亲却像没事一样,仍旧一操一劳不停。
母亲作为长媳,常受公婆夸奖,说她孝顺,通情达理;作为大一嫂,深受小叔和妯娌们的尊敬和一爱一戴,说她明智、大度,拿得起放得下。母亲的四房儿媳,职业不同,一性一格各异,却个个孝敬公婆。有人讨教时,母亲说:要让媳妇好,婆婆得当好。我有两条:明理,真心。明理,就是说话办事合情合理,在财物方面一碗水端平,不偏心,不藏一奸一,叫人家在理上服你。真心,就是和媳妇交真心,像闺女一样真亲真热。
我父亲工作在外时,管教子女多是母亲的事。常听母亲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她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尺子,言传身教,引导我兄妹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她说,光宗耀祖不一定大富大贵,要紧的是走正道,一辈子问心无愧。绝不允许胡作非为,给祖宗挣骂名。
母亲生一性一要强,极重信誉和尊严。她常说,人有脸树有皮,活要活得有模有样。早年间有一次,我父亲为公事经手借了一笔钱。到年关,债主登门讨债。母亲没有因为借钱不是私用且家里没钱而推托。她把买来准备过年用的一块猪肉退还卖主(谎称肉买多了),拿退回的钱抵了债。在母亲看来,吃不吃肉事小,丢一了信誉和尊严事大。条件再差,母亲也要尽力把孩子们收拾得像模像样。孩子的穿戴无力求新求好,但总要保持整齐、干净,绝不像别人家那样,让孩子衣裳破着窟窿,露着棉花。我兄弟从小都留分头,头发一长,母亲就让去理发店,说头发长得像牲畜的“护眼鬃”,看了心里堵得慌。
母亲一性一格坚忍、刚强,又像菩萨一样,善良、慈悲。贫穷时,她穷得有骨气,从不对人低三下四;同时,又乐于帮助更穷的人。家境改观之后,她更是怜贫惜弱,容不得恃强凌弱和见利忘义。她的二儿媳拾金不昧,把捡到的8万元现金原封交还失主。有人说这太傻了。母亲却称赞二儿媳,她说:不义之财不能拿,伤天害理的事不能干。将心比心想想,咱要是把这钱昧下,人家的日子就别过了。
和许多人老来糊涂不同,母亲的记忆力一直好得令人惊叹。乡邻们有什么道理不明白或陈年老事记不清了,习惯于向母亲请教,闹家务纠纷的也请她评析、调解。人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鹤发童颜的老寿星,说看她的一精一神头能活过百岁。
但母亲没到百岁。今年正月十二凌晨,她突辞尘世,翩然去了天国。
母亲留给儿女的,只有珍贵无比的一部书。
只是,她写的这部书一个字也没有。母亲是个文盲,连自己的姓名“张玉梅”三个字也认不得。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