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白发人的诗词鉴赏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
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
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
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
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
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
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
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
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
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
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
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
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
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
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
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
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
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
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白居易诗鉴赏
本篇为《新乐府》五十篇中的第七篇。题又作《上阳人》。作者自注说: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上阳:宫名,在唐时东都洛阳西南。玄宗时,被谪宫人常关闭在这里。
这首诗通过一位上阳宫女被囚禁折磨达四十余年之久的典型事例,强烈控诉了封建帝王强征民间女子以供役使的残暴罪行。诗中对宫女饱含深切的同情,表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元和四年三月,白居易有《请拣放后宫内人》奏章,与这篇诗是同时的作品。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手法,诗人首先告诉我们,这个幽禁在上阳宫的宫女,已是红颜消退,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了。管理宫苑的宦官把守着宫门,她在宫内度过了四十余个春秋,由十六岁的青春少女,变成了六十岁的白发老妪。与此同时被招纳进宫的秀女,随着时光的流失,已经象残花那样飘零、凋谢,只剩下她一个人了。而她被幽闭在上阳宫中,虚度青春,没有欢乐,已是惨而又惨的事了,但与那些同时进来的姐妹们相比,又似乎是幸运的,她毕竟还活着。
接下来是回想当年入选宫中的情景。那时她还是个刚满十六岁的妙龄女孩,含悲咽泪,无奈辞别了自己的亲人,乘上了皇宫派来的车子。一入皇宫,就身不由己,任人宰割,与自己的父母亲人,也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一次。如此悲凄的事却偏偏不教哭,理由是一入皇宫就会得到皇帝的宠幸。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没有地位的,她们一生下来似乎就是为了侍候他人,供人驱使。所以很多人认为,女子能作高官的姬妾是她们的福份,家中的人也可以鸡犬升天,跟着享福;更何况能作皇帝的妃嫔,有可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呢!
然而,那么多的民间女子被选入皇宫,真正能得到皇帝宠幸的能有几个?有的宫女到死也没能见到皇帝,这首诗的主人公就是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诗人在《长恨歌》中描述贵妃的受宠,曾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一人受宠,她女必然遭排挤,怀着妒忌之心的贵妃,暗中派人把她发配到上阳宫囚禁起来。从此这个脸似芙蓉胸似玉的少女,便过上了独守空房的漫长生活。
独守空房寂寞难耐的滋味是不难想象的,她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秋天,黑夜显得那么地长,天似乎永远也没有亮的时候。因为失眠,就只能在残灯壁影下,静静地听着那沙沙的风雨声。春天,白天逐渐加长了,长得黑夜那么难于到来,加上宫中鸟儿宛转的鸣叫,真让人心烦不已。但是,随着时光的流失,那颗充满希冀、盼望、失望、悔恨、幽怨的心终于静如死灰。如今,看到梁上双飞双栖的燕子,再也不羡慕它们,不妒忌它们了。诗人以极富同情的笔触,以景衬情,细致地展现了上阳人孤寂痛苦的心灵。
上阳人成了宫中年纪最大的宫女,为了表示恩惠,皇帝封给她一个宫中尚书的官职。她仍然穿着小头的鞋和窄紧的衣裳,画着细长的眉毛,而这已是四五十年前,天宝末年流行的梳妆,和它们的主人一样,已是昨日黄花了。诗人以此来突出她幽闭终生,与世隔绝的不幸和痛苦。最后,诗人以天宝时期吕向的《美人赋》与本篇并提,对当时仍然未加改变的采择秀女制度加以讽谏,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唐代诗歌以宫怨为主题的很多,但人们多用绝句的形式描写宫女的种种哀怨情绪,象本篇这样以一个宫女的不幸为代表,加以细致、具体生动的刻画,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歌史上还是不多见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