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画论心得范文1500字
[关键词]王履画论;精髓;《华山图》
王履的《华山图》和他的绘画经验之谈,同自己的创作产生了共鸣,非常喜欢,于是买来一本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明代卷研究起王履的画论来。
其中《从为华山图序》《画楷序》《自讥及其他》三文,是王履关于绘画的经验之谈,反映了他从临摹转向师法自然的思想变化,富有创见。其抒发经验感受,对事物的矛盾、常异、变化的理解,使理论具有活性、深切性,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涉及意及形、法与变、反驾虚立空、师法自然等绘画上一系列的重要问题。
一、意溢乎形
王履提出,绘画是形象的创造,但形象的创造必须有充足的意蕴、神韵,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在表现意的前提下,形是不可忽视的,而为了创造好形象,必须熟识事物的面目。但他所谓的求形、识事物的面目,并不是死板地照搬。王履初画华山图时,感到意蕴神韵未能充分表现出来,于是不论是坐在静室里还是外出走路、睡觉、吃饭、看见什么东西、听到什么声音、接待客人以致写文章时都在构思。直到一日闲居时听到门外有吹打声,才一惊,说得到了,于是把旧稿弃之一边,重新构图,挥笔而作。这生动地说明了画家酝酿构思与创作过程的心理活动。王履的这种创作经历,在我的创作过程中也发生过类似经历。我在哈尔滨画院工作,是一名专业画家,由于创作需要经常去农村收集创作素材,在考美院艺硕前去收集了一次素材,当时正是秋收季节收集了大量的素材,有一个村子有很多人在一起收玉米,装满车拉走后,大家席地而坐休息,这当中有一对夫妻,我招呼他们一起站起来在大家的围坐中合张影,于是在大家哄笑中我拍了很多素材,回来后也一直考虑怎样创作。直到艺硕的专业考试中有一门创作科目考的题目是“对话”,看到这个题目头脑中突然有了灵光,东北的二人转应该可以在农忙休息时作为大家休息的娱乐项目,这也是一种对话。于是凭想象把夫妻俩画成了二人转的表演者,在他们周围围坐着休息的农民。后来根据这个作品做成了完整的版画,在二十届全国版展中还得了奖。这说明王履在今天依然会给今人很多启示。素材不等于创作,所以画家的构思,就是将所摄取的形与意加以醇化。创作好比用米与水酿出佳酒一样。王履一面有他对华山的实地观察、体会,另一面有品格情操、学识素养、艺术思想等基础,其心与物、意与形的因素,不断地碰撞、冲洗、提炼、融合,久而久之,便使其突然在顿悟中得到了满意的构思。这看似由偶然间得到了实则是长期思想磨炼的结果。所以王履所说的形,不是无意之形,而是“主乎意”之形。
二、“法在华山”和“艺匠就天”
“法在华山”就是古人说的“外师造化”,王履注重意而不轻形,他认为意由自己的思想得到华山的启发而立。
三、宗与不宗
对传统的借鉴,是继承,反传统而行其实也是一种继承,只是继承的角度不同罢了。王履对宗法有特殊的理解。他说;夫家数因人而立名,既因于人,吾独非人乎。意思是,先辈家数套路、传统法式不过是因人而立名,既因在人,独我非人吗。言下之意,我也可以有自己的立法,有自己的法式。王履这种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的思想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学习的。
四、“去故而就新”
古人是人,能立家数,后人也是人,也应该立家数,不能“纸绢者辗转相承”,所以要.“去故而就新”。
五、反驾虚立空
强调画家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王履并非不要传统,而是区别对待,对其中可从者从,可违者违。临摹、借鉴前人作品并非全无益处,王履作《华山图》也有赖于扎实的笔墨功底和对传统技法的掌握。传统可以选择、发挥为自己的东西,但不能死扎在传统之中,忘了大自然的丰富给予。与此同时,王履对艺术作品提出了不可驾虚立空的更高认识,既;艺术作品不能是空洞的概念,没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特点。这驾虚立空犹如马头上的笼套,在那一匹马上都能用。艺术作品若如此,其描写就缺乏个性特色。但又不能刻板地对着事物写照。
六、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此语和前人所说“心师造化”、“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相类。王履能根据自己的身心体会,用如此简洁、精辟的话语点出画理,非常难得,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王履的画论以及《华山图》,是他一生创作实践,尤其是登华山后体会的成果。他的画论,可谓现身说法,能揭自己的短处,供后人为鉴,这些理论和绘画成果,既重视目的性,又重视思想性,既基于传统,又敢于突破传统,能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胆识,也有创见。由于是联系绘画实践和切身体会来论述地,所以具有深切感及说服力,可谓我国画史上有特色、有价值的画论,也是我们今天值得学习借鉴的范本。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