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1吨有多重》听课心得
关于谈《1吨有多重》听课心得
3月30日—31日,我有幸参加了2016年春xx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共听了四节《1吨有多重》,每节课都各具特色、亮点不断、精彩纷呈。下面就这次听《1吨有多重》,谈谈自己的收获。
“吨”这个质量单位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无法直接体验,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而这4位参赛老师,经过巧妙的设计,利用简单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对比、想象等方法来感受1吨的重量,从学生的表现来看,都在课堂中收获颇多,并对“吨”有较深该的认识。
第一节施老师执教,借助《曹冲称象》的故事,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吨”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提供大象、轮船、大石头、桥承重4个实例,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很大。通过掂1千克沙袋、提5千克沙袋、猜25千克的大米,让学生从感受上来体验轻重对身体的不同压力。借用数25千克大米的大袋来认识的1吨的具体数量。变式练习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点亮,在“填上合适的单位”时,一条鱼约1000( ),当学生回答后又把题目变成:一条鱼约1( ),让学生体会数量与单位关系。
第二节庄老师执教,复习前知识“克、千克”,从“非洲象约重( )千克”的问题入手,猜一猜,学生猜的数字都很大。接而又出现“蓝鲸重约50000千克、恐龙重约150000千克、货轮载重1000000千克”让学生进行观察数字,发现数字很大,激发学生学习更大质量单位的欲望。通过提大米、抱大米体验10千克的重量,借助认识1吨有100袋10千克的大米。认识“1吨”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多少什么物品可以拼成1吨”。学生说,16个鸡蛋约1千克,16000个鸡蛋约1吨;1个桌子重约5千克,200个桌子约1吨……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原认知物品的重量进行重组,更深一步让学生体会到1吨的重量。最后,回归课前问题,大象、蓝鲸、恐龙及货货轮载重要用“吨”作单位更简便。
第三节吴老师执教,本课借用“小象称重”的故事,从称坏了,让学生对更大单位的需求,顺势引出“吨”这个新的质量单位。让学生说说对“吨”的已有认识,说明吴老师注重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所以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接着让学生说说关于“吨”还想知道什么?根据的学生的问题确立本课学习的内容“1吨有多重”。新授课时,组织学生提米袋,数米袋认识1吨的重量,接着学生抱一抱同学,推算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计约1吨,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1吨的重量。接着提供很多生活素材加深学生对吨的认识。最后用“你知道吗?”介绍不同的质量单位拓展学生的知识。
第四节吴老师执教,课前游戏“比我轻的请拍手”,这个游戏不仅是对自己体重的认识,还能了解同学的体重,考验学生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身高与体型来判断体重,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准备。本课导入简洁,从一杯米到一袋米简单复习“克、千克”,猜一卡车大米( )千克,让学生说很多很多。让学生在描述数字的时候,发现千克不够用,要用吨。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对“吨”的认识很模糊,以及“吨”的强烈求知欲。自然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是“1号有多重”。吴老师通过组织学生提提5千克的大米,抱抱25千克的大米来体验重量。巧妙借用“地磅”称大批量的大米,教学1吨=1000千克,有40袋25千克的大米的。让学生想象抱1、2、3、……40袋的不同感受,体会1吨的重量。自然引出1吨的物品需要用车运输,这对于学生以后在判断质量单位有很大的帮助。
这四节课看似各不相同,但是执教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充分了解学情,挖掘教材内涵,从生活入手,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提供最直接的掂物活动,从少到多,从轻到重,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体验到间接体验。学生在随着课堂的推进,对吨的认知不断加深,学习效果显著。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