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水瓶的记忆现代散文
热水瓶,大家都很熟悉,我的老家称开水为茶,所以又叫它茶壶、茶瓶等等。一个带有把手的漂亮外壳,内装着一个瓶胆外加一个瓶塞,为了美观有的会有一个盖子,人们将烧开的沸水注入热水瓶内,就能够将热水保持一二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简简单单的它,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了人们的健康。
在我小时候,生活在沿海滩涂的农村,起初见到的热水瓶与现在的不一样,而是分为冷、热天使用二种。
每年的秋天,当秋风催黄银杏扇叶、白霜染红枫叶时,天气就开始变凉。每一次炊烟袅袅升起,携带饭菜香味飘舞后,妈妈总是拿过水瓢,将一只类似黑瓦罐子的容器加满水,盖上盖子后,然后塞进灶膛的火烬里,利用火烬的余温将水焐开。早上一般用来洗脸,中午供饮用,晚上则让我们洗脚。每次用完后,妈妈会加少许水进行放在灶膛里,留着后来的人使用。这个瓦罐与普通瓦罐不同之处主要有三,首先是罐壁是双层中空的。二是它的上沿口部有着二个对称的凹口,便于向外倒水。口部有一个盖子,顺时针旋转45度后,合逢四齐,滴水不漏。要打开时,则在反时针旋转45度,就可以直接将盖子取下,方便装水和倒水。其三是它有二个对称弓形的把手,便于抓举。不好之处是因为是瓦制的容易摔坏,同时一旦水被焐热,移动时需要用它物包住把手,以防烫伤。
春姑娘一旦裙裾翩跹地来得我的家乡后,再厚的冰雪也会毛茸茸的阳光所溶化,叶绿和花红终于带来了阳春,尽管那时的河水近乎零污染,渴了可以捧上一掬,便可以解渴。可妈妈为了家人的健康,早早就把那把白瓷的茶壶拿了出来,每次烧饭前都要先烧一些开水,将茶壶灌满后才开始做饭。在春秋时,妈妈会在茶壶里放进少许廉价的茶叶,而到盛夏炎炎时则往往加进一些炒焦的大麦。那种白瓷的茶壶,近乎一个圆柱体,二十公分的直径,四十公分的高度,一侧是一个较小的耳朵状的把手,供倒茶时使用。在把手的对称的侧面是一个鹤颈状的壶嘴,便于将水倒入杯中,其它侧面是青花的图案,一边烤花着仙鹤与松,另一边则是一个梅花鹿吃草的画面。茶壶的底部微微凹进,上部有一个半圆的把手,便于提动,上部有一个收缩而成的圆口,又一个蝶形的盖子,密封着。它的保温原理也是应用壶壁中空的原理。看过样板戏《沙家浜》的人,都记得有一场智斗的戏,开茶馆的阿庆嫂使用的就是这种茶壶。
农人天天在离家不远的田野里,或耕田耘地,或松土除草,或收割庄稼,但不可能口一渴就跑回家去和茶,当时的生产队也不允许。为了解决口渴问题,起初,好多人就地取材地将成熟的亚葫芦在上部开上一个口子,从那里将内部的瓤子和种子掏出来,然后再从瓜蒂转上一个洞,然后用绳子从中间系着(恰如张果老那个酒葫芦一般),用于上工时携带热水,当地人很直观地叫它茶葫芦。这个茶壶虽然不能够长时间保温,但半天时间还是可以的。手头宽裕一些人会携带一个翠绿色的军用水壶。军用水壶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既可以自己从瓶口喝水,也可以倒进盖子里去喝。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和现在结构差不多模样的热水瓶渐渐地走进农家,当时的外壳一般都是竹篾编织而成的,外表往往喷漆着鲜红的五角星,外观虽然比较秀气,但竹子的寿命比较短。为此,当地的篾匠有会改用山上采回来的葛藤去编成为热水瓶的外壳,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葛藤的外壳及容易招惹灰尘,而去又难清洗。但有一点可以说明,热水瓶的胆的设计是很成功,到现在还是那个样子,双层的玻璃还有闪光发亮的镀层。
随着工业的发展,一度出现金属的外表烤瓷的外壳,外表看起来十分考究和亮丽,放在家里,就是一种艺术品。可是,热水瓶在灌水或者倒水的时候,水极易沿着瓶胆和外壳之间的缝隙进入地步,日积月累,外壳的底部就会锈蚀,从而损坏。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塑料行业突飞猛进,出现了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新技术,并生产出塑料的水瓶外壳,颜色鲜艳,五彩缤纷。使得热水瓶的外壳既漂亮又耐用,而且便于清洗。
如今,好多人家为了更方便,使用了饮水机或者电热水杯,但不管怎么说,也无法与热水瓶相比,因为热水瓶胆不仅仅是保持热水的温度,在渐凉的过程中,还将那些杂质沉淀下去,包括对人体有害的一些分子类比如钙镁等。
对于热水瓶的起源,我曾经百度过,最早的热水瓶出现在宋徽宗时期,当时叫做“热水釜”,在北宋时的餐饮业中,就有“提釜卖茶”的行当。据说当时的皇上还将它赐给出嫁的公主,由此可见,当时当时还是一种时尚品。就是时至今日,我国还有好多地方,在姑娘出嫁的嫁妆中还少不了热水瓶的身影。
我们现在使用的热水瓶,也叫保温瓶,是英格兰的科学家杜瓦在1900年发明的。他采用真空的办法,即做成双层瓶子,把隔层中的空气抽掉,切断传导。在真空的隔层里又涂了一层银或反射涂料,把热辐射挡回去,再用一个塞子把瓶口堵住。
热水瓶不仅仅是带给了我们热水,也给了我们许多温馨。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大多忙忙碌碌在红尘俗世中,匆匆忙忙地回家后,撮上些许香茗,举起热水瓶倾注而下,看叶芽翩舞,闻袅袅升腾的茶香,或捧上一本书简或端倪一会电视,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呀。所谓的幸福就是一点一滴的温馨所组成的,也是分分秒秒的快乐汇聚而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注意了热水瓶的保热功能,事实上它还有保持寒冷的作用。记得小时候别说农村就是城市人家也没有冰箱、冰柜类的家电。每到知了唱鸣的炎炎盛夏时,尽管浓荫密布,但往往汗流满面,火一半的气流让人都喘不过气来。或如一阵冷风吹来,“冰棍,冰棍,一毛钱五支的冰棍!”声,立即就勾去我们孩童的魂。冰是冬天的恨,到了夏日就成了爱。接过父母手中的前后,迅速地提起那个广口的热水瓶,旋风一般地跑向家后的马路上,去等待买冰棍的自行车。车子一停下,那人就会打开用小棉被包裹的白色箱子,从中拿出冰棍,迅速地放进我手中的热水瓶中,我将钱给他后,首先取出一支放到嘴里后,就将盖子给盖上了。冰棍放在热水瓶中,可以让冰棍保持较长的时间。当时好多人家都拥有这样广口的热水瓶。
温馨地提醒,在给热水瓶加热水时,千万不要灌得慢慢的,只有留下一点空间,才可以更好更长地保温。也给我们一个启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才能够保持融洽。在我们购买热水瓶时,只要将瓶塞拿下,将自己的耳朵贴近瓶口,如果听到有嗡嗡之声,则说明瓶胆是具有保温功能的。另外,对于长期使用的热水瓶一定要定期除垢,时间一长,热水瓶中往往会积垢,而这些垢又是些重金属,是一些致癌物。最绿色环保的方法,就是采摘几片向日葵或者黄瓜的叶子,切成为碎片放进热水瓶,然后清水摇晃几下即可。
“一腔热气在胸中,有口无言君子风。”形象而客观地说明了热水瓶。记不清是谁曾经这样精辟地比喻到:“热水瓶的这种现象,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因的关系。看起来有人夸夸其谈,可肚子里可能是空无一物,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讷的人,很可能是心胸豁达的真正的智者。”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