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中考作文真题赏析:-不只是--

文章 2019-07-02 20:35:23 1个回答   ()人看过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不是单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绍兴中考作文真题,子网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题目】

21.按要求作文。(60分)(书写分5分)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不是单一。比如,成长,不只是年龄的成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出发,不只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沿途的风景;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家,不只是“港湾”,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请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以“ ,不只是 ”为题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不少于600,文体不限(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16行);(3)写出真情实感,但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读】

2015年绍兴卷为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半命题补题有三种:前补、后补,首尾补。绍兴卷属于第三类,这样的补题较前两者而言,自由度更大。那么要写好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读导语,抓准切点

仔细阅读作文的导语,抓住其中的关键句“生活中,许多人和事不是单一。”这里潜伏着两个关键词“生活”与“单一”。“生活”的指向又在何处?导语中例举了“成长”“出发”“父母”“家”……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写出自己对“不是单一”的思考与感悟”。“写作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强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能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考生关注生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

二、补好文题,凸显思辨

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关联词“不只是……更是”,前后形成对比递进关系,这种对比可以是外与内、过程与结果,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享受与付出等。对同一感知对象,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个性化认识。所以题眼在“不只是”,这是限制,也是区分学生有没有思考感悟的关节点。思辨的落点应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重点放在“更是”后半部分题干,也就是挖深“此外的是什么”,避免人云亦云。

三、选好题材,关注行文

这种补首尾的本命题命题开放度较大。导语中提示考生可以从“成长”“出发”“亲情”“家”等角度切入,当然后面的省略号暗示考生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切入。但一定要“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进而要写出一个由表及里的思索过程。因此,运用插叙、倒叙手法可以使行文显得跌宕起伏,借助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要避免的就是题材老套、千篇一律。建议可以挖掘一些人无己有的陌生化题材,加上个性化心理,这样的文章就会染上“俺”的味道,绽放“我”的风采。

【误区】

这道试题审题的难点在于补好题干中的空白“ ,不只是 ”。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犯以下错误:

误区一:补题不严。前后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没有一定的递进序。尤其是没有补出“不只是”后半部分“更是”的深邃与个性之处。。

误区二:题材老套,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妈妈的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似乎成了亲情永远的标志,成了迈不过去的坎。

误区三:就事论事。考生为叙事而叙事,不会在行文中运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帮助升华主旨。

【范文】

六月,不只是毕业

夜已三更,窗外月朦胧,西风鸣络帷,不许愁人睡。只得深夜独倚阑杆,细数落花,深忆三年同学情缘。悄然间,泪早已滑落,划破那浩瀚的时间汪洋。

不知何处毕业骊歌响起,呜呜咽咽地落断人肠……

门前,那一棵树绿得发亮,绿得盎然。树丛中还有些许知了在不知疲惫地吼着,在这个漫漫的午夜,在这个开始燥热的六月。

六月,到了。是否仅仅意味着毕业?

那传来传去的毕业册不知已落下几个人的笔迹?不知会不会勾起惆怅客的忧愁?不知——会不会怀念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青葱岁月?

曾记否?三年之前,我们相逢在那葱茏的香樟树下,在绿树成荫的盛夏时节。年少时的眼波流转,是天真无邪的初见。

于是——驻足,停留,相知许……

校园内的那一片蓝天,见证了我们的团结与拼搏。曾记否,那年初三,我们坚持每天进行晨跑锻炼。在那一个呈椭圆的红色跑道上,我们相互鼓舞,相互扶持,毫不吝啬地挥洒年少的汗水与泪水——如此轻狂!也会在成员快要放弃的时候拍拍他的肩头,说:“加油,我们一起跑!”也会在成员大汗淋漓的时候递上一杯水,一张纸巾,对他竖起骄傲的大姆指说:“你真棒!”那整齐的方阵,那统一的服装,那此起彼伏的喘息声,都是我们成长的标记。

还有那个充满爱的班级,随处可见的励志便条,教室后门口的那堵照片墙,那记载着我们三年点滴的相片;那讲台上的绿色盆栽,像是披着绿衣的天使,安静地,固执地帮我们净化空气;还有窗台上的那条小鱼儿,是那么坚强,甚至陪伴着我们迎来中考。在这个地方,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开学时班主任别出心裁的新年小红包,后墙上满壁的奖状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荣耀,这一切一切都为本有些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乐趣,为我们的成长打上鲜明的记号。

如今,知了叫声有些聒躁,墙角的栀子花次第绽放,开得放肆,开得灿烂,在阳光下如此灼灼其华。

——六月,终究还是到来了。

毕业了,屋内的人儿们是否也要各奔东西了?是否还能与你奔跑在同一条跑道?是否还能给你递一瓶水,一张纸巾?是否还能与你看着同一块黑板,用同一枝粉笔固执地踮起脚尖,在并不是很干净的黑板上写下铭心的话语?是否还能用笔盖轻轻戳你的背,然后和你一起解那复杂的几何图形?

是否还能……

人生最终将荒芜地过渡口,在尘世中翻滚的人们,谁不是心带惆怅的红尘过客?

六月,不只是毕业,更是三年情缘的别离。更是我们经历许多人,许多事后成长的标记。

【解读】

层层的设问,细腻的抒情。六月是一个别离的季节。三更夜,月朦胧。独倚阑杆,细数落花,深忆三年同学情缘,细数一起度过的青葱岁月。“六月,是否仅仅意味着毕业?”字里行间,层层设问。点点景,片片情,不经意间已流淌在笔尖,记下了自己成长的足迹。

优美的文笔,感人的细节。“不知何处毕业骊歌响起,呜呜咽咽地落断人肠……”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感人的细节,细数初中生活的点滴,再现一个个真实的片断,语言整齐饱满,读来诗情画意,洋溢着青春、拼搏、友谊、感恩……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