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优秀散文

文章 2019-07-02 15:30:19 1个回答   ()人看过

宋开宝975年、宋太祖统欲膨胀、遣曹彬率兵南下。同年十月、攻破金陵。李后主忠于佛门、受于佛教影响、生性仁善、怯懦委婉、不恤朝政、不忍杀戮。即位十五年后举降被俘、任大军押至汴京归为臣虏、昔日南唐覆灭。

江山易主、昙花一现、故国家园、往事如烟。从一尊国君沦为阶下囚、从春殿嫔娥鱼贯列到流水落花春去也、从凤阁龙楼连霄汉到砌下落梅如雪乱。正是这份天堂坠入地狱无法弥补的落差、正是这种拥有一切到最后一无所有的落寞、亦是这个至高无上的权贵到卑躬屈膝的下跪。致使这个被后人尊称为“词帝”的词人跃出人们的视野。

只有真正历经了风浪、生离死别、国破家亡。才会茅塞顿开、大彻大悟、才能顿悟出命运的真谛。才能书写出名垂青史千古绝唱。才能被后人铭记于心百世流芳。

被异邦软禁的三年漫长时光、李整日郁郁寡欢、颓靡哀丧、黯然神伤、以泪洗面。追忆往昔的雕栏玉砌和后宫佳丽。怀念曾经的纸醉金迷、胭脂萦绕的奢侈生活。先词有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到情到深处不得以而为之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期间李的命运轨迹经历的云泥之换。只是害怕、孤寂的一个人站在冰冷的高楼上对月独酌、遥望三千里外的故国家园。只是怕触景殇情、勾起对故乡同僚的思念。既然、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到无法抉择的那刻终于释然了、默认了、豁达了。一个人默默地登上西楼、异乡囚客、残月如钩、吟风弄月、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香砌一地的梧桐落叶深深的院墙、囚禁的不再是昔日风光无限的一国之君、而是一个怀着沉痛哀思的迷途浪子和一颗久思不得求全的赤子之心。

978年七月七日、李逢四十二岁生辰。“默记”有载、那天、李狂吟佳酿、借兴挥毫诗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挥毕!命歌姬纵歌起舞、尽性乐器吹奏。歌声激荡、响彻整个皇宫大殿、赵光义闻之“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震怒、遣使者赐李牵机毒硬水饮下。李饮后头足相接、全身抽搐、随之命毙。这首“虞美人”也因此成为了李的“绝命词”间接成就了李诗词领域无人撼动的至尊地位。

我不敢妄自尊大暗自揣摩李在吟诵这首“虞美人”时怀揣着怎样的心情、那对于赵光义来说无疑是种权势尊贵的挑衅。等同于说是别相自杀。但我深知、李在词的开端已经点破了红尘、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隐约中已经透出了禅机。既然、生不能坐拥江山美人。那么、死对我而言又何妨何惧?李就是要求死、死的悲壮宏观、死的恢弘不屈、死的轰轰烈烈。

相传、“虞美人”是霸王别姬后虞姬的鲜血开出的一朵花、正是江东一代枭雄乌江自刎遗留下历史悲惨嫣红的画卷。成王败寇、后者李清照曾歌颂项羽的这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无非为南唐最后一位国主含恨而去重蹈西楚霸王的覆辙作了一个残忍的铺垫。这是英勇雄观的壮举、是看破红尘的淡然、是忘乎所以的洒脱。

透过历史的荧幕、我仿佛看到那个风流倜傥的诗人、携着周娥的玉手、穿梭于花丛林木间、吟诗作对、把弄风花雪月。眼前有小溪细流潺潺、馥郁沉香的木屋樟园、园里花儿缤纷娇艳。这种不染尘俗、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一直是李内心真正向往的。李自幼精通音律书画、六兄争权、李自报无心治国、不通兵法、志在云水山林。可悲的是五兄皆是薄命。那种“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的骄奢淫逸只不过是他情感的一种寄托罢了、他根本不愿掌控王权。可恨他生在了残败的帝王之家。父亲李暻在位时期已经对大宋俯首称臣、苟安江南一隅。让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又一心向佛的诗人面临一方残塌和无休止的战争杀戮、试问佛祖会不会太残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