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分享:有你的日子,春风十里
有你的日子,春风十里
我是一个在温暖与爱中长大的孩子。我有一个温馨而充实的童年,童年的记忆中,奶奶的身影随处可见。
小时候,奶奶经常买来我爱吃的虾。我欢快地跟在奶奶身后冲进厨房,和奶奶一起剔虾线。奶奶剔虾线剔得非常仔细,老花镜架在鼻梁上,微微有些浑浊的老眼眯缝着,吃力地在白花花的虾肉上寻找。找到了虾线,奶奶小心翼翼地把牙签扎进虾的身子里,慢慢地把虾线剔出来,以防虾线断在虾肉里面。午后的阳光倾泻在奶奶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我呢,在盆里扒来扒去,扒出一只看起来比较好欺负的虾,直接把它的壳掰开,把虾线上的那条肉撕掉,随便拿牙签一剔,就算剔完了。奶奶从来不会责怪我,只是笑着摇摇头,把被我“摧残”的可怜的虾归到一起,分类。“大伤”由奶奶补救,“小伤”则必须由我自己处理。这时候奶奶就会手把手地教我剔。奶奶的手非常温暖,包裹着我的小手,也包裹住了我的心。炸虾的味道已经随着时光逝去,但剔虾线的画面却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奶奶不仅关心我的饮食,还负责我的学习,她经常帮我检查口算作业。
检查作业时,奶奶很严肃,老花镜一丝不苟地在鼻梁上站岗,履行神圣的职责。奶奶小声计算着,一道一道地核对。她的手因为疾病而轻轻抖动,但她极力保持平衡,在我的口算本上画上一个勾或一个叉。小时候的我写字极不规范,有的字连自己都要认半天。碰到这种“鬼画符”,奶奶总会微皱起眉头,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半张开嘴,费力地认上好一会儿,然后耐心地陪着我改完所有错题,有时还会用颤抖的手握住我的小手,一笔一划地教我写字。
我做错了什么题,奶奶跟我分析了什么错因,早就被我忘得一干二净了。但奶奶的耐心与严肃,握着我手写字的温暖却从未忘记。
后来我上了初中,回奶奶家的时间少之又少,几乎成了奢侈品。奶奶的病,在我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突然恶化了。我至今仍忘不了奶奶出院的样子:原本有些发福的老人,突然就消瘦到了皮包骨;一头从未出现过白丝的黑发,竟然变得灰白;坐姿再没有往日端正,取而代之的是几乎无法自理的无奈……一个好端端的老人,一个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老人,突然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愣住了,心里无比酸涩。胳膊上传来了一阵温暖,是奶奶正用她枯瘦的手用力攥着我的胳膊。那一如既往的温暖,来自奶奶手心。我努力地摆出一个轻松的、如同往日一样的表情,尽全力稳住了声线:“怎么啦?奶奶?”我从她含糊的回答声中,依稀辨出了那几个字:你又胖了。我第二次呆愣了,随即笑了——奶奶竟然在用她的方式安慰我!
后来,奶奶去世了。在与奶奶的最后一次见面里,她沐浴在阳光之中,正如多年前的那个剔虾线的午后。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总会梦到奶奶。猛然惊醒,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满脸泪痕。接着,是无尽的自责与悔恨,还有对奶奶深深的怀念。
直到有一天,当我无意间翻出了奶奶给我的一床小被,我才在泪水中释怀。奶奶从没离开啊,她还住在我的心里呢!奶奶一直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我。原来是,现在是,将来亦是。
有奶奶的日子里,春风十里,不曾寒。
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不事雕琢,但却让人为之动容,我想,那便是真情的力量吧。小时候和奶奶一起剔虾线的日子,一直是作者最珍贵的童年记忆,那里有奶奶呵护下的快乐;灯下奶奶检查作业时的细致耐心,握着孙女手写字的温暖,都成了难以忘却的回忆。而这一切美好的回忆却与如今奶奶离去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让作者在一次次自责与悔恨中,表达着对奶奶的怀念。也许这就是生命的遗憾吧,我们的长大总是伴着亲人的衰老,我们的感恩总是在追忆中抒发。对我们来说,珍惜每一次相处的时光,成长成自己最好的样子,可能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