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七回200字读后感
西游记已不仅仅是一部名著,更给我们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西游记第七回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西游记第七回读后感篇一
本回的大义具有极深刻的道理,读懂这个题目,自然会在生活中领悟很多人生的哲理。八卦与五行都是易家悟解大道变化规律和势态而产生的名词。五行内动有生克制化的作用,八卦是五行现象的态势,即变化趋势。简单说,五行是本质,八卦是现象。
大圣是世道人心,世道不灭,人心不死。人心对待世道的学问,就是人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将自由、平等和博爱视为人生美好理想。由于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采取的方法却是竞争、斗争和战争。加之人们往往认为人生不过几十年,因此必然会落入急功近利心态之中,得到的往往只是苦不堪言。稍微明白一点世道人心规律的人,都会发现当今世界最需要的是关于生命本质的真相和生存艺术的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看,《西游记》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在世俗学术和宗教智慧之间开辟了一个“精神特区”。结合世人的品味将大道之理融会贯通在神话小说之中,以提醒细心之人回味生存意义和解脱方法。
西游记第七回读后感篇二
描写两件事,一是孙悟空被放进炼丹炉,炼出火眼金睛后再闹天宫,表现悟空的反叛精神。二是没逃出五指山,被压五行山下。暗示了孙悟空与佛有缘,为后文受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埋下伏笔。
《西游记》中用孙悟空比喻人的心识(心猿)。人通过心识既能作恶,也能行善。人的本性则是真心佛性,只有通过弃恶行善的修持和领悟,才能降伏心猿,证悟真如佛性,故有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中糅合了儒释道的多种理念,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居住的地方就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两句话其实也都是指的“心”
西游记第七回读后感篇三
《西游记》是我最喜欢的四大名着其中一本,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主人:孙悟空。这本书让我最佩服的是:唐僧。因为唐僧虽然只看外表,不了解人的本质,但喜欢以善待人。
在《西游记》里保护唐僧必不可少的是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和尚了。猪八戒好吃懒做,成天悠哉悠哉,扛着一个大耙子,但如果帮孙悟空打妖精可是得力助手呢!要说打妖精,肯定离不开性格憨厚的沙和尚了,沙和尚本来生活在金沙江,但在遇到唐僧二师徒之后,便要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我们生活中的挫折就像西天取经路途上的“妖精”一样,会迷惑人,《西游记》中,要不是孙悟空一路护着唐僧,唐僧早就被妖精抓走了,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就有着许多形形色色的“妖精”。我们必须小心。
《西游记》真是四大名着中最好看的一本书啊!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