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作文:信心旅途
收拾我所有的行李,搭乘末班希望班机,和信心一起旅行。这次要学习不逃避,挥别我所有的恐惧,勇敢的走下去……
——绪言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独生子女,和那个时候的很多孩子一样,我喜欢迪斯尼的所有动画,因此也记住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对欢喜冤家;和父母一起用电视机看过华仔的电影《新上海滩》;在小学的课堂里盼着下课铃的打响,终于放学了,跑得比谁都快地奔向书店,盯着限量版的“圣斗士”却买不到……
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起感怀,在我出生之前的30年和在我出生后的14年里,有着太多这样的片断。我们都身处一个不断变化的年代,微观的记忆组织在一起,便成为共和国六十年一部生动的发展史,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改变并不需要上升到任何的高度来体现。我的家乡,湖南长沙,坚持改革开放,也终于从当初一个小县城蜕变为大城市。家乡人在我们伟大祖国成立六十年之际,也不禁感叹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的卓越远见。在祖国华诞六十周年之际,我先向祖国母亲说声:妈妈,生日快乐!
这个时代,不经意间,就会向右看向左走。有些进步的东西确实很需要时间的沉淀。过去的人们,有的就开窍,有的就死掉。开窍的人呆在一群思想落后,意识僵化,不懂变通的人群里,总要受那么几个白眼,毕竟一时还难以接受。而一旦过了这个时期,格局就缓和了。
Pose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拍照仍没有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但是留个纪念已经形成了传统,但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结婚、生子……到照相馆里去拍个照留做纪念慢慢变成了风气,这个时期的照片以全家福为主。到了六十年代末,手捧红宝书、佩带象章、目视前方或跳一个忠字舞的动作成为拍照的范本,每家都留存的几张黑白照片成为那段历史的民间记忆。事实上,直到80年代末,照相不再是照相馆才能实现的行为,很多中国人才慢慢学着在镜头前面放松,只是方式也是异常统一:单手或双头摆出“V”字,成为流行至今的国民拍照方式。近几年,随着手机像素的提高,照相变成了随心所欲的事,吐个舌头歪着头的日系自拍大头照也成为九零后登上舞台的标志。
广播体操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1952年6月,毛泽东发出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4年7月,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1957年,第三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自从第一套广播体操问世,迄今为止,我国已推行了九套大众广播体操。基本上每五六年更新一次。不同的时代背景便能从这体操中体现出——“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第五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如今我们的第九套广播体操以“科学简便、普及实用、因地制宜、健身趣味”为原则,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引入了武术、踢毽、游泳、保龄球及现代舞等时尚运动的基本动作,突出了“健康、欢乐、时代”的风格。
三好学生
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共青团二大主席团时,祝贺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些“青年”,其实是指全国各行各业中工作的青年,并非青年学生。不过,“三好”一经毛泽东提出,很快就被套用进教育方针。1955年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的第一条,都提到“努力做个好学生,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自此,“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50余年中,“三好”制度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深深影响了无数青少年。但是在应试教育之下,“三好学生”的评选很容易只看“学习好”一点。近年来,随着推行素质教育的推广,许多教育专家建议取消“三好学生”。2004年,上海市开始淡化“三好学生”的称呼,一般称为“优秀队员”或“优秀团员”。武汉市一所中学也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取而代之的是“阳光少年”评价制度。不少学校设置科技创新奖、文体活动奖、见义勇为奖、博览群书奖和举止文明奖等,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
制服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位苏联的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他认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正是这句话,改写了那个年代女性的审美指标,拥有一条苏式连衣裙“布拉吉”也成了女孩们的梦想。在那个年代,一件“布拉吉”需要用九尺布,一尺布五毛钱,做一条裙子要花掉大概三分之一的工资。虽然价值“不菲”,却没有影响它的流行。从60年代后期,军装开始成为男男女女的“制服”,托关系弄到一套军装可以成为年轻人之间炫耀的资本。80年代,中国女排实现五连贯,嗅觉敏感的年轻人带动起运动服热潮……中国人的服装意识大多数来自于群体事件后的统一反应。90年代以后,“潮流”这个词的意义才得以丰富,不同的爱好和视角造就每个人不同的穿着特点,“撞衫”成了女孩子之间忌讳的事。在现在的街头,无论什么场景,你都可以看到背着雷同LOGO包的人,对于西方服饰文化过于全盘地接受,是否形成了新的集体心理“制服”。
组合柜
建国初期,人们印象中的好家具一定是红木的,请好手艺的工匠打造成四平八稳的样子,除了床和桌子外,要有五斗橱和放置衣物的箱子——镶上一块铜锁。到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的刨花板家具,它比红木看起来轻盈,人们会尝试给这些家具刷上白色或者泛旧的黄色,让家里的颜色稍显活跃一些。九十年代的家庭里,一定会有一套组合柜,都有高大的储物橱——上面是装着玻璃的装饰柜,下面是木头门开合的置物柜,连着的是电视机柜和一层一层的抽屉。印象最深的,是要在玻璃柜里放上各色的工艺品,每家都差不多会有小陶人、刺绣屏风和八音盒,有的年轻人还会在组合柜里安装彩色的小灯,或者在一角挂上绿色的装饰植物。使家变得更美的理念,在九十年代初期就有了上升的苗头。
而到了现代,对家具的选择成为了购置新房的人们头一件大事。宜家进入中国,改变了一部分中国人的家具观。简单是美的概念被推广开来,但是随着更多国外高端品牌进驻中国,多元化的风格成为了关键词。人们开始根据自己的想法,挑选符合自我需求和个性的家具,家成为一个自我设定的地方。
中华儿女总是会希望祖国母亲越走越好的,当然,一路上免不了些许风雨随行,只要这条路是正确的,是充满光明的,是有前途的,我们就不怕走到尽头。因为一路上不止是风雨,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带着信心旅行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