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年味的情感散文

文章 2019-07-02 05:31:55 1个回答   ()人看过

打开电视,新闻里不断播报着“春运”的消息,春节越来越近了。

昨天,一同事准备请公休假,要专程回四川老家,陪自己的老父亲过年去了。他还说,老家过年很热闹,他是去寻找年味的,这几年在城里过年闻不到年味。

听他这么一调侃,我脑海里不断闪现出过年那春意盎然的节日里,一家家人忙前忙后,一盏盏红灯笼,一个个中国结,一节节烟花爆竹,一张张年画春联在千家万户门窗上绽放的春节景象。

可是时下也听到身边不少人说觉得“年味”越来越淡。早上和同事聊天,她说起每回跟老公去乡下婆婆家过年体验了很多的老习俗,过年的味儿好浓。但她在城里过时却感觉不到,很平淡。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叹。这是为什么呢?细细思量,不难明白,原来,都市春节生活已被你来我往的吃吃喝喝占据了;亲朋好友间的交往也在昏天黑地的麻将桌上和斗地主的牌局中了;孩子们都整日地盘踞在电脑桌前了;甚至有很多人的交往在名烟名酒甚至红包的交换中了。真正的亲情交往少了。家中父老兄弟的望眼欲穿的等候也被一个电话或一条信息取代了。可悲啊!

想到这里,我自己感到很欣慰,因为我这几年都是回老家过年。去年我虽没有回去,但是把我的父母接到我家来过年了。今年打算回老家去过。我不由得再次想起每次回富源老家过年的情景:杀猪宰鸡,炸洋芋皮荞丝花生和肉圆子,做各种各样好吃的。大年三十的那晚上,贴年画、放爆竹、敬灶神门神等各路神仙后,全家围坐在铺满青松毛的地上,那儿已摆好12到18碗菜,磕头之后就开始吃了。酒足饭饱,全家人磕着瓜子,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初一初二这几天,男女老幼在小集镇上,放鞭炮、玩春欢、写福字、猜年画、品年糕、游园灯谜、舞耍狮子、敲锣打鼓、荡秋千、走高跷,有的人走亲戚、赶热闹的民间街会,热闹之极,到处洋溢着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这些春节娱乐活动和习俗到处渲染着深厚的年文化,透出浓浓的年味。

最高兴的莫过于村里的小孩子了。他们漫山遍野疯玩,打灯笼、打得螺、玩过家家。他们身上装满了响炮竹,时而不时地甩一个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大哥,你好!”一声问候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一看这不是我邻居杜丽萍吗?她提着一大袋装好的香肠。“哟,你好在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啊!”我笑问她。她嘻嘻笑道:“趁早啊!临近过年时忙不过来。娃娃放假要回来过年了,得给他好好补补身子。”“哈哈哈!一个好妈妈!”我夸奖她。

这几天,不管行走到那儿,随时会听到《常回家看看》的歌声和人们谈论过年的话题。曲靖城乡市场到处是置办年货的热闹,各种春节促销活动如火如荼。天上和地上,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载着归心似箭的人们奔向家乡。他们有的是因为家里有亲人倚门望归,有的是因为能与各居一方的亲朋好友互叙往事,推杯把盏,有的是因为去探寻心灵深处记忆中的痕迹,看一看,走一走那些熟悉的地方,那村前的溪流,田间的小道,村旁那片红土地和后山的那片树林。

下班回到家,我接到远在他乡当兵的侄子电话,他兴冲冲地说已请准假了,即将回来过年了,路过曲靖,要来看望我,给我带了一点土特产。我听了很高兴,不是因为土特产,而是可以见见这小家伙——我看着长大的。

记得元旦期间,我回到老家时母亲还谈到,远在福州某部队工作的小弟也要携妻小回家过年。父亲笑着说:“你母亲和我不图你们给我们买啥,我们都有。主要是期盼你们兄弟秭妹几家子到时都能回来,聚一聚,说说话,见见我那些孙子孙女们。至于如何过年倒是无所谓。”

我听了很是感动。不由得感叹到,什么是年味?原来只有让自己的心灵融入那种有着亲情的陪伴,有着记忆中熟悉的东西,有着喜庆、热闹、祥和,有着老少皆宜的红红火火的氛围,这样的年才会过得有滋味、有精神、有感觉、有欢乐、有幸福感。

过年的真正意义在于亲情的相聚,团圆。过年就是在父母等待儿女回家殷切的目光里,在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共同举杯的气氛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的岁月中,过了一年就少了一年。说白了,过年是一种团聚,是一种亲情,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氛围,更是一份翘首的期盼。过年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唠唠家常,兄弟姐妹欢歌笑语,陪父母说说话,那种亲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过年了,回家吧!

想到这儿,我不禁开心地笑出声来。女儿打趣地问道:“老爸您有啥好事,说出来让我和妈妈也乐乐噻!”

我回答她:“爸爸闻见年味了。今年,咱们一家子要回爷爷奶奶家过年去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