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我的成长故事
幼儿时期的成长,总是充满了很多的惊喜。为什么不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我的成长故事,欢迎阅读。
幼儿我的成长故事1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第一个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忧伤,宝宝的每个第一次和当宝宝的健康遇到危机的时候,做父母的心情。
07年,预产期过了半个月才生下的宝宝,选择08年1月1号来跟我们见面。本来是准备顺产,中间发生了意外不得不立刻剖腹产,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加上打了麻醉针,感觉越来越无法提前精神,昏昏沉沉的坚持听到宝宝的哭声,第一次听到宝宝响亮的哭声,很感动,心总算放下来,医生到我旁边说是个小公主,很健康,这一下我放心的昏睡过去。
当我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婆婆抱女儿抱给我看,第一次接触自己生下来的孩子,看她很小很小,一时还不相信自己真的当了妈妈了,在内心总问自己,我真的当了妈妈吗?这娃是我生下来的,好奇妙阿!婆婆跟我说,很少看到宝宝出生就能哭出眼泪的,而且哭声特别响亮。
女儿的出生,带给整个家更多欢笑声,长辈们每天都围着她转,有的时候很辛苦很累半夜要起来十次左右,特别是越来越难伺候,月嫂几乎每晚都是抱着她坐着睡觉的,因为她一放下,马上就哭,用过很多方法都行不通,我们都说,怎么这么小就脾气那么大,长大脾气一定很不好,那时候月嫂真的特别辛苦,一个月她瘦了几斤,我总觉得很不好意思,月嫂每晚都无法躺在睡觉,好在她心肠也好,跟我说,没关系的,这是她的工作,偶尔会遇到难伺候的宝宝。看着月嫂特别疼爱我的孩子,问她愿不愿意继续工作下去,“月嫂”转成“保姆”,她一口就答应了。很感激她,因为我知道,要找个真心疼爱宝宝,对宝宝有责任感的保姆很难找,很幸运被我遇到了她。
我是个特别喜欢拍照,每一次她的哭,她的笑,她的每一个动作我都用相机记录下来,照片反复来回看了几遍还不够,老公总投诉说,有了女儿之后就忽略了他。呵呵~~
在孩子3个月之后,我们面临了取名字的难题,想了很多天,取好了又改,老公说,一定要给孩子取个有意义又好听的名字,过了几天终于取好了,经大家赞成之后,女儿有了名字,我们叫她小名为“恩恩”。
7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带她去拍艺术照,去影楼的时候,心里很担心会出很多状况,哭闹,不配合,或者睡着等等。。拍的过程,让我很意外,她不但没有出状况,而且还会听摄影师发出的怪声音笑个不停,自己摆出很多动作,每一张照片都很萌,摄影师说,很少能拍得这么轻松,照片出来的效果好像在拍奶粉广告。
7个半月的时候肠胃不好,第一次住院,很心疼,看她不舒服的样子,抱着她哭了好几回,真希望把所有的病痛都由我来承担,只要恩恩好好的就好。保姆一直安慰开导,让我心情慢慢恢复起来。
看着恩恩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的懂事,越来越觉得很欣慰,满十个月的恩恩,第一次迈出她人生中的第一步,同时也第一次开口叫“妈妈”,那天让我又惊又喜,满10个月的恩恩,会摇摇摆摆的走两三步,会妈妈,妈妈,的一直叫,特别开心,走路也越来越稳,说话也越来越多,发音不准,很搞笑。而家里她能拿到的用品,全部都放在她拿不到的地方。。
满一周岁,恩恩的第一个生日,那天感觉很紧张,早早给恩恩买了礼物,我们一家带她去草莓园摘草莓,看着她像大人一样,仔仔细细的摘了摘,看到好的往嘴里放,边吃边说好甜好甜,回家,老公去订了蛋糕,订了KFC等待小朋友们的到来,,我打扫了房间,简单做了一些小食,也没有特别去布置,很简单,请了朋友们一起为恩恩庆祝生日,很热闹很开心,看到大家开心的笑容,那时候让我感到很幸福。
22个月的某一天,第一次让觉无比的害怕,恐惧,无助,那天早上很早就听到恩恩的哭声,被她的哭声吵醒,就去问保姆是怎么回事??(因为恩恩是跟保姆一起睡),她说,恩恩不肯洗脸,就哭闹着,可我总感觉恩恩的哭声跟平时很不同,内心有种感觉说不上来,看着她脸蛋红红的,摸额头好像是发烧,可保姆和婆婆都说,没事的,小孩子的脸蛋红红的是跟天气有关,问了他们几次,她们总跟我说同样的话,很不放心,抱着她到我房间跟她爸爸一起睡,我问她说,妈妈去拿玩具玩好不好?恩恩回答:好。当我拿好玩具回到房间,看着她翻身叫了几声就一直抽个不停,可能是心灵感应吧(平时我老公睡着的时候怎么吵都不会醒的),他突然趴起来抱着恩恩往外跑,已经来不及穿上衣,来不及穿鞋子,过程中恩恩吐了早上吃过的牛奶,脸色开始变紫,跑到楼下来不及开车,店里好心的师傅开着摩托车往最近的医院,我们在开着车跟随在,当时我除了哭,还是哭,害怕失去,在医院看到医生和几个护士紧张的在抢救,内心一直在祈祷,一定要平安渡过这个危险,不要放弃疼爱你的家人,一定要醒过来,看着她从头到脚都发紫,护士们都忙不过来,我们都哭了,一直喊恩恩,恩恩,听到妈妈在叫你吗?另一边医生在询问有没有家庭遗传病?这期间有没有发生什么?经过医生和护士的努力,恩恩开始有了意识,哭出声,很小声的说要“妈妈”抱,我抱着她哭得很惨,很惨,差一点就要和我们分开的孩子,终于醒了,很谢谢她没有放弃。这事件之后,我变得神经兮兮,只要恩恩小感冒或者发烧,我都会特别紧张,小心翼翼的照顾好她每一天。
27个月,人生中第一次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上幼儿园,可能是这孩子从小经历了很多事,我们都很不舍,读幼儿园的前几天我跟婆婆一起去陪读,只要我们悄悄的走开她就开始哭,开始找妈妈,当时她哭,我跟婆婆也跟着哭,好心疼,可能是经历过太多事,总是很心疼这孩子,幼儿园的主任跟我说,这是每个孩子都要必经的过程,只要父母放手,把孩子交给老师,老师会好好照顾孩子的,听了主任这一番话,我们悄悄离开了幼儿园,我知道恩恩会哭得很伤心,就主任说的,必经的过程,做父母的也要狠心。
以前,有个朋友总跟我说:不好的事情总会好起来的,我相信我们经历的风风雨雨是上天在考验我们是否能当个合格的父母。风雨过后依然会见到彩虹。而且,现在的恩恩已经8岁了,变得漂亮可爱的小姑娘了,而且是个小模特哦!
幼儿我的成长故事2
时光荏苒,转眼间孩子又渡过了一个开心、快乐的学期,新的幼儿园、新的老师、新的小伙伴,并没有让孩子觉得陌生,反而觉得很自豪:“我有两个幼儿园,有许多老师,还有很多好朋友!”4岁是最令家长头痛的年龄,但也是最吸引人的年龄,精力旺盛的年龄。期盼与各位老师和家长们共同探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成长心得,让我们的孩子在快乐与挫折中渐渐成长。
成长之一:妈妈给澎澎讲故事 澎澎给妈妈讲故事
澎澎很小时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要听故事。某日在车上,澎澎自顾自的讲起来:点点爱上幼儿园,橡皮膏小熊、小河马拔牙、小兔子乖乖…。晚上妈妈继续讲故事,讲好后妈妈说可以睡觉了,澎澎不愿睡觉:“妈妈,我讲给你听吧!”这以后,每次都是澎澎拿着书先给妈妈讲故事,讲完后还要妈妈评价,俨然一个小老师。后来妈妈发现,澎澎已经可以不用看书就直接讲故事了,最喜欢讲得就是《水浒传》,虽不是很完整,但也能讲出个大概。
通过给妈妈讲故事,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让孩子有自由的展示空间。
成长之二:被动上学 主动上学
去年,澎澎3岁就上了幼儿园,不知是因为环境陌生,还是年龄小的缘故,上学时常哭闹,不愿上学。今年上幼儿园前,妈妈对澎澎事先做好了沟通工作,果不其然,简直判若两人。上学第一天,妈妈送澎澎去教室,澎澎开开心心的跟妈妈再见,晚上回来,澎澎告诉妈妈:“幼儿园好多小朋友都在哭,我没哭。”妈妈说:“澎澎没哭,值得表扬,不愧是小班长。小朋友们哭,可不能取笑哟,因为他们是第一次上幼儿园,你可要做好老师的小助手!”第二天,澎澎上学时对妈妈说:“妈妈,我自己去,不要你送了,再见!”某日周末休息时,澎澎说:“妈妈,还是上学好,一个人在家太孤单了!”
孩子初上幼儿园,是离开小家庭走向集体大家庭的第一步,也是独立的第一步。清晨开开心心上学,下午高高兴兴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讲幼儿园的趣事,唱唱刚学的儿歌,说说心中的委屈,我们家长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分享他的喜悦,分担他的忧愁,让他一步步的独立快乐的成长。
成长之三:杂乱无章 有条不紊
孩子爱玩是天性,作为家长不能扼杀他的天性,又不能滋长他的玩劣性。澎澎喜欢听《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故事,特别热忠于里面人物用的兵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刘备的双股宝剑、张飞的丈八蛇矛枪…,说起来是的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只要看到兵器就想买,家里面到处是兵器。一次,一件兵器摔坏了,澎澎硬缠着买新的,妈妈说:“澎澎,这些兵器是不是好汉们辛辛苦苦才能得到的?”“是的!”“那要不要爱惜?”“要!”“一位好汉是不是只有一件兵器?”“是的!”“你想想,做的对不对?”在妈妈的帮助下,澎澎修好了那件兵器,将其他兵器也都收到玩具箱内。这以后,澎澎就很爱惜自己的玩具,玩后也及时整理。
良好的习惯,最好在父母循循善诱下从小培养,擦亮家长这面镜子往往事半功倍。
成长之四:畏畏缩缩 勇敢自信
澎澎原来比较胆小,很缠人,不爱说话,不愿叫人。澎澎喜欢吃香肠,某日妈妈在通达购物时,澎澎又缠着妈妈买香肠,妈妈说:“你看,妈妈手上这么多东西,怎么买呢?”“那我自己去买!”不一会儿,澎澎还真买回来了。之后,每次购物,澎澎需要的东西,自己选购,自己结帐,不明白地方自己询问;节假日出外旅游,扩大孩子接触面;朋友之间经常聚餐,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表现,对孩子的特长多鼓励…。一段时间之后,澎澎变得爱说话、懂礼貌、会体谅人。一次,妈妈打扫卫生时不小心崴了脚,澎澎赶忙过来扶着:“妈妈,你怎么了?”外出游玩时,八百多级阶梯的高山,一气呵成直登山顶,还不时为自己鼓劲:“我要勇敢!我要坚强!”
几千年的孔孟之道的浸染,形成了国人含蓄、内敛、宽厚、谦卑的民族性格。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要求人们面对机会能勇敢、大声地说“我行”。因此,培养孩子自我表现的勇气和习惯,成了我们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望子成龙、望月成凤,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素质优秀、有能力创建理想生活的人是每个父母的愿望,是每位老师的目标,孩子在成长,我们教育者更需要超前成长。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