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喜欢装文人的历史故事

文章 2019-07-02 04:35:55 1个回答   ()人看过

明朝有个叫卢熊的人,人品和才学俱佳,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可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顿时傻眼了,原来,朱元璋在诏书中将山东“兖州”写成了“衮州”。

这事其实很好办,皇帝老子写了个错别字,错就错了吧,顶多后人多记个通假字,衮州就衮州,你当你的官,也就没事了。但这卢老兄一根筋,办事穷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怎么能写成衮州呢?于是,他向朱皇帝上了一道奏章,意思说:老大,您写了个错别字,将“兖州”写成了“衮州”,这样名不正言不顺,我怎么上任哪?您受累改过来吧。

老朱一看奏章,恼羞成怒:天下都是我的,我说是衮州就是衮州,你这厮竟敢给我咬文嚼字,我先让你脑袋搬家!卢熊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卢熊因为指出领导写了个错别字,就被砍了脑袋,这事看起来很冤,其实也不冤。

本来,朱领导是穷孩子出身,没上过学,能批阅奏章已是自学成才的榜样,写个错别字也很正常。但他不是平民百姓,而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写个错别字不怕,怕的是被你知道,而且还有传播领导错误的行动。你说,皇帝老子要承认自己写了个别字,那面子往哪搁?所以,皇帝不可能认错,只能是你错了,你错了还不该杀?这就是领导的逻辑。

在清朝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乾隆皇帝有两大嗜好:一是好吟诗,一是好题字。乾隆写的字多,出现错别字的概率也就大了。

乾隆南巡镇江时,经过金山寺寺门外,一时手痒痒得不得了,要给老和尚们留下点墨宝。于是随行的大臣们拟了四个字“江天一览”,可不知是眼花,还是手哆嗦,乾隆却写成了“江天一觉”。群臣们一看,慌了神,皇帝写了个错别字,这场怎么收?乾隆也看出了问题,怎么办?承认吧,丢人;不承认吧,原版就在那放着呢……皇帝和大臣都僵在那儿,无人吱声。

这时,方丈出来打圆场,说: “红尘中人苦于罔觉,果能览此江天心头一觉,即佛氏所谓‘悟’一之旨也,好匾好匾!”这马屁拍得可真是时候,乾隆避免了尴尬,龙颜大悦。

朱元璋下诏书,非写不可;而乾隆题匾,完全是穷得瑟,好在他没遇到卢熊,要不然这皇帝的脸面可丢大了。

其实,不管皇帝有没有文化,他们都喜欢在人臣面前装出有文化的样子。他自己有没有文化,写没写错别字,心里清楚得很。在强权就是真理的时代,你跟他较不了真,因为他手里有指鹿为马的权力,你只有接受的份。朱元璋也好,乾隆也好,在有些时候也就只挂着条遮羞布,卢熊将这块布揭了下来,而那老方丈却给他们披了件大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