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立思考作文

文章 2019-07-02 03:59:25 1个回答   ()人看过

成功由很多因素造就,关键在于你必须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小编收集了学会独立思考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学会独立思考

今天,如果诸位期待着我给讲一讲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我想大家会失望的。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首先介绍几个非常重要的事实。

我的父亲是教师,所以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善于学习,因为我们认为学习比拥有更多的金钱更重要。在我们家里,至高无上的理想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最后成为一名科学家。

对于你们任何人来说,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你们的家庭、你们的父母所能灌输给你们的理想或者人生目标。如果你们的家人、你们的父母希望你们赚很多的钱,那么你肯定成不了科学家。

同样也非常重要的是,在你生活的某些特定阶段,你必须有很好的老师。他必须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能做些什么,而且他能够引导你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在中学时代,大概14岁或15岁的时候,有幸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引导和教育我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我给大家讲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拥有好老师的重要性。今天早晨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却特别少,而荷兰这么一个小国家,竟有不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我觉得,必须要有好的中学,好的中学里要有好的老师,这很重要。只要这个条件具备了,其他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大学里遇到好教授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像在中学时代遇到好老师那么重要。1948年我进入大学学习,当时因为刚刚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学里几乎没有什么好老师。我在大学待了5年,竟然没有碰到一个好老师。没有人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以我在这两个方面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指导。

战争使得我们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变成了废墟,即便有很好的老师,他们要么已经离开了荷兰,要么就是在战争中死去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当时也就20来岁,虽然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绩,但却没有人在这方面给予我指导。于是我只好自学。

我开始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好的人才非常少。不仅是荷兰,整个欧洲都存在这个问题。战后10~15年欧洲在学术方面的情况都相当糟糕。当时在物理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美国人,因为“二战”中美国遭受的损失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那么,欧洲是如何解决人才稀缺问题的呢?是靠开办一些夏季学校解决的。夏季学校是为期很短的学校,有的是3周,有的则是两个月。我们会到各地去游学,比如当年我就去过奥地利、苏格兰和法国。授课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老师,其中很多人来自美国。他们可以很好地给我们教授一些物理学知识。正是在第二次进入夏季学校时,我遇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老师,并找到了让我付诸一生来研究的课题。

真正从事科研工作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和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交流。不然的话,你孤身作战,往往不知道什么问题重要,什么问题不那么重要。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一点是独立地思考,另外也要跟踪世界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情,不能孤陋寡闻。就拿我来说吧,我的同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所做的一些最新实验的结果,我总是知道的。今天在日内瓦出现一部新的机器,或在别的地方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我也会马上知道。

成功实际上没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规则。曾有人问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所有的诺贝尔获得者有什么样的共同点?他回答说:什么共同点都没有,连智力上都没有共同点。我想告诉大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智力也是不均等的,他们也不都是很聪明。成功由很多因素造就,关键在于你必须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当然,如果你聪明的话那就更好了。

我在中学时代并不是个好学生,毕业成绩也就刚刚过线。为什么呢?因为我必须要学很多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当时上的那所中学就让我们学4门语言,还有一些我现在都记不得是什么东西的学科。

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很好的教育体系。我觉得很多中国人实际上具有成为顶尖科学家的潜质。日本人已经下决心在未来10~20年当中能够有20个人拿诺贝尔奖,今年一下就出了3个日本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有很好的教育体系,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国际会议,这才是发展的道理。

第二篇:学会独立思考

阿伦特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书中这样论述。1960年5月11日,一向富有传奇色彩的以色列特工组织“摩萨德”在阿根廷逮捕了一个叫艾希曼的德国人——当时,他已经是阿根廷的公民。此人于1906年出生于德国,1932年加入纳粹党,随后加入了海因里希·希姆莱的党卫军。从此以后,他一直参与希特勒对犹太人迫害的核心工作。1942年,希特勒在“万湖会议”上确定了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之后,艾希曼就被任命去协调和管理将犹太人押往死亡营的后勤工作。1946年二战结束后,他逃离了美军的追捕,在阿根廷最终定居下来,直到1960年以色列将其捉拿归案,并于次年在以色列被判处绞刑。对于犯下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滔天大罪的纳粹战犯,也许任何人都会认为他是内心邪恶、怙恶不悛的。然而,阿伦特却将自己思考艾希曼的文章命名为“关于平庸的邪恶的报道”(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据阿伦特的观察,艾希曼具备任何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格,不存在任何心理的缺陷和对于作恶的渴望。他自称是一个非常负责人的人,其一切行为都是在认真执行元首的命令,从来都是要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的人,缺少的到底是什么呢?

阿伦特考察了艾希曼的基本履历。她发现,在1932年的时候,他的一名当时已经是纳粹成员的朋友劝他加入纳粹组织。艾希曼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只是说了一句“为什么不呢”,就加入了纳粹党。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了艾希曼所缺少的东西:他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当下所执行的任务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应该而且值得去做的。他之所以没有良心,不是因为本质上的邪恶,而是因为缺乏个人的思考和判断——他是一个从来不问为什么的人。由是,阿伦特就在“良心”与“思考”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具有批判性思考的习惯的地方,人们的行为更为善良和正直。

丹麦和罗马尼亚在被德国占领之后对犹太人的不同态度证明了阿伦特的假设:沦陷区的丹麦人民拒绝停止自由的思考和行动。他们拒绝执行德国关于犹太人的政策,非犹太人的丹麦人热情接纳犹太人在自己的家中避难,并且组织船只将5919名犹太人运往瑞典。丹麦人的所作所为使德国占领方面开始怀疑自己的政策,一些政府部门甚至背离了来自柏林的命令。然而,罗马尼亚的情况正相反,当地人并没有对人性的反思,这导致了他们将犹太人“去人类化”,并开展了对犹太人的自发的大屠杀。甚至德国党卫军都要出面进行干涉,以使得这样一种大屠杀能够像在德国那样进行得更加“文明”。德国和罗马尼亚的例子充分表明,一个丧失了理性思考的民族将会做出多么邪恶的事情,然而反过来说,他们做出这样邪恶的事情,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思考。这就是“平庸的邪恶”的含义。

如果一个人明知道善恶的概念还要故意作恶,这样的人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符合道德。

第三篇:学会独立思考

曾读过一篇国内教育行政官员考察美国教育归来写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学校和教授认为,独立思考、质疑一切和创造创新精神,是美国教育的灵魂。”读《美国语文》,再反思那篇文章,尤其是文章中所提到的关于美国教育灵魂的三个关键词——“独立思考”、“质疑一切”和“创造创新精神”,我以为那位官员着实看出了点门道。

《美国语文》是美国当代中学语文教程,适用对象是美国12至18岁的中学生。书分上下册,中英文对照。编者的用意不言自明,即让读者读出在美国文化大背景下,美国人的人文理念、思想理念和教育理念,有兴趣的读者则可将中美两国的中学语文课本加以对照,从中读出异同,比较出各自的优劣、得失。

读书,一般从读目录开始。一般的书籍,目录的作用仅仅用于分类和导读。但对于非美国读者而言,《美国语文》的目录值得品咂和深究,它是体现美国教育“三大灵魂”的珠链,也是我们了解美国文化的经线。该目录显示《美国语文》凡5大部分,即《文明的交会》《国家的诞生》《国家的发展》《分裂、和解与扩展》《不满、觉醒与反抗》,这表明课本是以美国的历史发展为线索选编的。而各部分下所选的文章,有航海日志、传说、故事、宪章、宣言、名人传记、演讲词、信件、历史、自然、文学作品等等,琳琅满目,就像一座小小百花园。与中国课本相比,《美国语文》内容更丰富、更开放、更厚重、更多元,是美国教育“三大灵魂”的体现。从目录还可以看出,美国的语文教学与中国形式差不多,书前设有阅读指导,书后有作业。未翻书前,我想,美国语文的作业,也不外乎是提炼中心思想,阐释语句、段落意义,给生字生词注音、造句之类。但翻开书,才发现其作业的内容五花八门,让我倍感新鲜、意外,甚至离奇。

如《瓦尔登湖》一文的作业,大大小小提出了数十个问题,并布置了不少其他另类作业。这些问题有的在我们看来是常规性的,如“梭罗在想象中做了什么事情?”更多的则体现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一切和创造创新精神的用意,如“梭罗可能对今天快节奏的社会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试验吗?”“梭罗暗示谁应该对墨西哥战争负责任?”另类作业如建议学生到今天的瓦尔登湖收集照片、观察这个湖发生了什么变化、给报纸编辑写一封信宣传人们应该简化自己的生活的观点等。

有些文章后面的作业更加古怪。如《葛底斯堡演说》文后,要求学生从图书馆里或因特网上找到关于葛底斯堡战役的照片或图画的复印件,用文字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制成一幅拼贴画。还要求学生做出制作一个因特网页的计划,提供与美国内战相关的信息和图片。

如果说目录是“三大灵魂”的纲目性体现,那么这些作业则是“三大灵魂”细微处的具体呈现。其作业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个性、独立思考能力、怀疑和创新精神,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并且,这种启发是在趣味性、现实性、实验性中进行的。

该书的编者说:“《美国语文》既是语文教程,也是历史人文教程、思想实践教程。”通读全书,我以为此言不谬。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