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情感散文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跟随父母在父亲工作的农场生活,我们一嘴的山东话,总成为当地同龄人的笑柄。每当听到人家大声喊“妈,妈妈”的时候,我就是满心的羡慕和嫉妒。急匆匆地跑回家,扑到娘的怀里埋怨为啥人家都叫妈,只有我们姐妹叫娘,娘则用袖口擦着我额头上的汗珠,轻描淡写地说:叫娘亲呀!
于是娘比妈亲,在我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待到长大后通过相亲认识了现在的夫君,夫君家是农村的,娘一视同仁地对我说:你要先跟他说好,如果真的有结婚的那一天,一定要答应可以轮流在娘家过年,你娘家没有兄弟,女儿像儿子一样的用。
夫君不敢轻易做主,于是打电话跟他的父母商量,说实话,我以为夫君的父母肯定不会同意的,毕竟在农村,儿子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父母的权利,是绝对不允许抢夺的。
但夫君很快传来他父母同意的消息,这着实让我意外。欣喜之余,对当时那个瘦瘦的、丑丑的、没有房子,没有存款的他顿生了很多好感。认识刚刚月余,我们就定下婚约,不足百天,我们就花九块钱领取了结婚证。领结婚证的日期是1998年的6月5日,我到8月才第一次跟夫君去他家,当时我什么都不懂,拎着一些精心准备的礼物就去了。路上还问夫君,到了需要改口吗?夫君看着有点胆怯的我,安抚我说:不用必须,你愿意就改,不愿意就喊大姨。
结果我一去,就看到满院子的人,大家一拥而上,把我团团围住,夫君挨个帮我介绍,这个是大姑、二姑、三姑,这个是大姨、三姨、四姨、老姨,还有三婶、大妗子,二妗子,老妗子,还有三叔、大舅……我像鹦鹉学舌一样挨着叫,却一个也没有记住,终于轮到夫君的父母时,那么多人围着我,看着我,我的脸腾的红了,嗫嚅了半天,跟蚊子哼哼一般地喊了一声“大姨,叔叔”。
夫君的父母很开心地大声答应,然后一大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饭。之后夫君跟我说,他父母原本以为我会改口的,没有想到我没改。还说没事,慢慢习惯了就好了。夫君的话里没有一句埋怨,但我却很不好意思,于是再次跟夫君回老家时,鼓足勇气,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爸”。
其实,我是藏着小心眼的,我仍然记得,娘比妈亲,那么我叫这一声“妈”,实则是把她当婆婆看,并不敢奢望她和我会像亲生母女一样彼此疼惜。
夫君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看我叫“妈”,于是他也叫我娘“妈”,这样,结婚之后的我们,各自多了一个“妈”。
我和夫君像所有的新婚夫妻一样,从爱情走向婚姻之后都会感觉到无所适从,在一旁单独居住的我们,并没有什么甜蜜的二人世界,而是经常吵架。我们各自高八度的嗓门,真是变成收音机的电波,让整个楼都听得真真的。但我们吵架不骚扰双方父母,凡事自己解决,今天晚上吵破天,第二天依然过正常的日子。
婆婆上有老下有小,不能经常过来,我们会偶尔回去,也算相敬如宾,相安无事。直至我怀孕、生子。婆婆安顿好家里,才赶过来伺候我的“月子”。因为相处很少,我们之间甚至有点陌生,很多话,她不好意思跟我说,就让丈夫转达;很多活儿,我也不好意思跟她说,总催促丈夫去做。婆婆这时发挥出她的勤劳能干,把我乱乱的小家,收拾得井井有条,看着我因为奶水稀少,总是愁眉苦脸,还不停地安慰我,说没事、没事,还说没有奶,孩子一样可以长大,让我不要有压力。
孩子的尿布她洗了,我的内衣则藏着不让她洗,找不到她就主动问我,非要帮我洗,看着她拿走,细细地清洗,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妈和娘没有什么不同,她疼我,也会像疼她的孩子一样。通过这一件小事,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之后因为孩子,婆婆来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她每次都带很多笨鸡蛋,还有很多家里自己种的小米、白面,甚至还会带馒头和蒸熟的红薯。当时自己还没有车,她需要公公骑摩托车送到她镇里,然后再坐公交车到市区,到了市区我们再打车去接她。这样需要倒很多次车,我当时真不懂为什么要带这些,市区那么大,那么繁华,什么没有卖的呀!而婆婆则只是淡淡地说:我带来了,你们就不用花钱买了。
一句话说得我脸很红,我只想到接婆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麻烦,而没有想到,负重前行的婆婆,她只是一门心思地替我省钱,一门心思地帮我过好日子。
慢慢熟悉了之后,我也会给婆婆偶尔打打电话,聊聊天,有时我和夫君吵架了,不告诉我的父母,也要告诉我的婆婆。我发现,告诉她比我告诉我娘管用,我娘每次只知道说我,数落我,然后在夫君面前替我道歉,而婆婆则是一直宽慰我,然后很快致电给夫君,将他一顿臭骂。
但即便如此,在我的心里,婆婆还是妈,是跟娘不一样的人。那一年我娘下楼时扭伤脚,正好夫君在家,他毫不犹豫地用瘦弱的肩膀背起胖胖的娘,嘴里还说着:妈,你坚持一下,很快就到医院了。伏在他背上的娘一直念叨,你放下我,放下我,你这么瘦。而我则急得一直哭,根本没有注意到夫君每下一个台阶就会颤抖不已的双腿。
之后娘跟我说,让我不要再任性,将心比心,不要总是欺负夫君。听到她这样说我,我才意识到,对于夫君来说,妈和娘是不是也不一样呢?可他的所作所为来说,他决定是将妈和娘放到同样的位置去疼惜,那么我又怎么能将“妈”放到第二位置呢?
紧接着,婆婆因为腘窝长了一个囊肿需要手术治疗,我从住院到她出院就一直在医院照顾着,手术前宽慰,手术后贴身照顾,当我帮她擦臀部的血迹时,婆婆很不好意思,我轻唤一声:妈,我可以,这是我应该做的。
婆婆出院后,我因为旧疾复发住院,婆婆很自责,逢人便说是她拖累了我,把我累病了。当我出院,回老家看望她时,她拖着病腿一直忙东忙西,我去帮忙她却说什么也不让我做,一直念叨我让我去休息,她没事,她很好。
中午躺在婆婆提前晒好的充满阳光味道的被褥上午休,婆婆公公一家人在旁边屋子聊天,他们高声一句,低声一句的,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我知道,在这个家,我是一个外姓人,但并不是外人,在他们的心里,我就是他们的孩子,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婆婆所在的村子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婆婆为了将原本很好的房基地让给需要结婚盖房的大孙子,就搬到村边,盖了三间砖房,守着鸡房菜地过日子。原本我是感觉这房子太偏僻了,四周邻居很少,很少有人上来闲话家常,这样公婆的日子会很冷清。
但婆婆和公公却不这么想,院子里的鸡房里,养着一千多只鸡,公婆两个人,配合着粉碎鸡饲料,除鸡粪,然后婆婆喂鸡,公公去卖鸡蛋,闲暇之余,还将院子中的小菜畦弄得生机盎然。每次回家,能摘的都摘,能带的都带走,而婆婆公公穿上我们买回去的新衣服,一边数落我们乱花钱,一边故意站到街道旁,主动跟南来北往的乡亲打招呼,炫耀自己的这份欣喜。
前段时间奶奶婆婆病重,我们一次次地回去看她,每一次都会问奶奶想吃什么,爱吃什么,需要什么。婆婆则有些歉然地说,这是他们的义务,还让我们受累。我说,孙子辈疼惜奶奶是应当的,这也是替父母分忧呢!有何不好呢!
记得看到奶奶虚弱地躺在炕上,属于她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家的挽留都是那样的徒劳,我忍不住流泪了。回到婆婆家,我下意识地唤了一声“娘”,婆婆也是下意识地答应了。在我心里,“妈”和“娘”是一样的,她们都是自己的亲娘,都把自己捧在她们的手心里。
我跟娘说了我对婆婆的感谢,娘对我说,这样就对了,多一个像自己一样爱着孩子的人,是孩子的福气。她还说:娘和妈原本就一样亲呢!娘还说:你看,你婆婆对你好,为什么呢?是为了让你们两口子都好好的,这样你对她儿子也好,究其根本,她还是最爱她的儿子。有些媳妇想不通,凭啥儿子都结婚了,你还一心想着儿子呀!其实,你就想想,对于自己的夫君来说,多一个爱他的人,不是很幸福吗?换换位。比如我对姑爷好,也是为了我闺女呀!这都是一样的。虽然出发点不同,但爱是相同的,转了一圈,都是为了爱,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娘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呀,不管为了什么而爱,付出了爱,就是无私的,就是伟大的。又想起前不久的一个电话,婆婆和公公两个人吵架了,婆婆嫌弃公公干活不要命,临到中午了,也不吃饭,自己一个人把一大堆土都摊平了,累得一下午都不舒服。婆婆说,没法和他生气,这日子真没法过了。我则笑笑说:爸不是舍不得让你干吗?人家一个人都干了,不也是心疼你嘛!
婆婆听了,半晌没说话,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不是都老了嘛,也不服老。
挂断时间之后,我想了很久,婆婆跟我唠叨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每一次她絮絮叨叨地可以说上一个小时,偶尔会抱怨公公如何如何,偶尔也会叮嘱我要如何照顾大树,有的时候我听了,就忘记了,就像我娘经常对我的唠叨一样。同时,我又非常珍惜,如此的吵吵闹闹的,唠唠叨叨的,不就是娘吗?
还记得那年婆婆公公来我家过年,我特意安排双方父母一起去饭店吃年夜饭,偏巧三十那天下午我值班,待我下班已经六点半了,我骑车匆匆赶去饭店,饭店大厅里,一团喜气洋洋,各家都是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当我来到我定的雅间时,看到一大家人都在闲话家常,一桌子的菜,原封未动。我看到忙说,咋不吃呢?我有点就够。我娘看着公公说:你爸说了,上班辛苦的没有回来,谁也不能吃。娘这样说着的时候,公公婆婆连忙安排夫君帮我整理碗碟,然后几乎所有的人,老老少少,把他们认为好吃的,都堆到我的碟子里,看着这一大家人,我忍不住流下眼泪。
慢慢地,我也步入了中年,双方父母已经年近七旬,每个人都身体不好,需要定期检查,常年吃药。但我有时感觉挺幸福的,他们都在,不是吗?我现在已经懂得双方父母的不易,我会慢慢地回报他们的抚育之恩,我相信,此刻我的懂得,对于双方父母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娘和妈最近都有点抑郁的倾向,但凡是遇到一些小事,她们就总是走不出来,自己很辛苦,我们劝慰也没用。但即便如此,两位母亲依然记得爱我们——即便忘记自己,忘记全世界,也会记得爱我们。我也有点小苦恼,我不知道到底如何爱他们,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那日晚饭后,我问夫君,夫君说:你希望你儿子咋样对你呢?我不经大脑就说:他好我就好呀!夫君敲我脑门一下,你真是笨蛋。
说着夫君又要像遛狗一样地遛我,我则心满意足地跟着,一只手被他牵着,一只手拨通了婆婆的电话:妈……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