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复旦的青春作文
洒向复旦的青春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想起今年(20xx年)5月26日的晚上跟同学熬了个通宵就为了参加复旦110周年校庆升旗仪式抢个好位置。27日凌晨四点的复旦,伴随着一缕初升的阳光与还未散去的雾气,国旗草坪上一个人没有,那时的复旦,沉静、婉约、美丽,加上浓重的历史感,我可以轻声耳语,也可以大声呼喊:复旦,生日快乐。
本科的四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成为了研究生,住进了当时梦寐以求的北区公寓,才意识到逝去的青春多么珍贵美好。本来文章的主体是写我与复旦的故事,但我想再加入个一个主人公,因为在我本科复旦的故事中,她是分不开的那个。
她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高考前在一起,然后报志愿的时候一起写上了复旦大学。虽说离家乡是远了点,但在这所宁静、深沉、包容的学府里,我们适应的很快,也都深深爱上了这所大学。
在东区学生宿舍,那里每天早上你们都会见到一辆自行车,无论四季无论天气,等着她,载她去刷锻,嗯提到刷锻又不得不提到相辉堂——虽然看起来破旧了些,但这可是个大礼堂呢,没在里面听过一场校音乐会没看过一次表演可是一大遗憾。再说它前面的相草,虽然不如子彬院前面的草地那么绿,虽然不如光草上人那么多,不过你等着看吧,一对对新人婚纱照的取景地,相草可是不可或缺的哦。
去相辉堂刷锻的福利便是可以去北区食堂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复旦的食堂很多,好吃的总离我很远”是本科生经常调侃的一句话,不管是被吐槽最多的本食还是名曰“难食”的南食,都比不上北食的口碑好。不过调侃归调侃,复旦的食堂还是不错的,只是复旦学子大都太会吃了以至要求很高,不过如果满足不了还有校外的各种小店不是?
民以食为天,不过对学生来说呢,学习才是首要的任务。复旦的教学楼也算有特色,第一教学楼不开放(曾经是机房),第五、六教学楼跟哥哥们闹搬家。这里面环境最好的非光华楼莫属啦(当然要排除土豪院系自己的楼),毕竟是百年校庆的大工程。走廊亮、水好喝、教室大,连厕所都高大上,所以说有课在光华楼上是幸福的,我们也经常在选课时疯抢在光华楼上的选修课,一起背着书包、坐在一排、一起记笔记,我觉得是简单但特幸福的事。当然,光华楼的另一大福利不光是它的硬件设施,那就是——“媳妇楼”门前的猫,一代又一代的“大黄”证明遗传学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说是复旦的明星猫呢,又有哪个学生不喜欢路过的时候调戏它一下。
那时候我们买了个睡袋,中午吃完饭就骑去燕园找片最绿油油的草坪,把睡袋敞开铺在地上,安静的睡个午觉,即便睡不着,晒晒太阳听听鸟语嗅嗅花香也是十分的享受。曦园可能会说,哎,我跟燕园平起平坐怎么就喜欢她的人更多呢?只能遗憾的说,毕竟是有老校门在燕园门旁,私以为,老校门是复旦最美的地方,那样古朴、醇厚,更别提在毕业季被毕业生们作为取景对象抢占成什么样子了。
本科作为一名理科生,下午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实验室,我们可能会忘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很多知识,但不会忘了自己千辛万苦制出来的零点几毫克的产物因为高兴的大叫一声而随风飘散;不会忘了哪天化学西楼哪间实验室警报又响了;不会忘了深夜在遗传楼拿着显微镜看一只只果蝇是红眼还是白眼..….前些天看到微信朋友圈被疯转的复旦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对话”,我心想,要是我们本科的时候看到,肯定写出好几行你们没有听说过的建筑,再配上他们之间独特的故事。
刚刚说到复旦的教学楼,虽说光华楼那么风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教。我觉得这是一栋很复旦式的建筑,看着陈旧古老,但是有着无比深厚的内涵,尤其是经典的3108通宵教室(三教翻新后,3108由于装了很多高级设备不许通宵了,我认为真是复旦一大精神损失)当时可是美国总统来给我们复旦的学子鼓励过的呢,于是每晚在这里就会有种学习的氛围。学累了,就牵着她的手去旁边的草坪上嬉闹,一起唱歌一起看着深邃的天空;学饿了,就去旁边的全家,买杯酸奶买份关东煮;学困了,就揉揉眼睛,骑车载着她回宿舍……
那时候每一天都感觉很充实很幸福,这是复旦所给予的,对复旦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在一年前,她说了分手,老天倒还很应景的下起了雨,好隐藏自己流下的眼泪。
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不敢自己出门,因为看到了任何复旦的景色都会让我想到她,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所写到的,我和复旦的故事她也一直都在,就像一段青春,从此画上了句号。
后来,再后来,时间开始发挥他的作用,或许复旦也在发挥着他的作用,他就站在这里,像一个看遍人间沧桑的老人,给你怀抱、给你安全感。他仿佛用自己的语气再说:hey年轻人,青春其实还长着。
到现在,我看着复旦,知道自己过得很好,知道她过得很好,我意识到了,有些青春逝去了,但还有更多的篇章可以书写,而这些,复旦仍将继续见证。
故而,洒向复旦的青春,无怨无悔。
[关于在复旦的青春作文]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