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模仿与创新作文
一味地模仿,是创新作文的一道壁垒,它制约和影响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发挥。小编收集模仿与创新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模仿与创新
纵观所有参赛作品,模仿一词常挂在评委们的嘴边,包括一些获奖作品也存在模仿现象,有的甚至有抄袭之嫌。听了评委们的说法,我看完了青冈赛区的四百余篇作品,确如评委们所言,大部分参赛选手的作品都存在模仿的问题。
模仿,作为初学作文学生练笔的一种方式,还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拿模仿的作品去参加比赛,要想取得好的名次恐怕是很难的,因为,评判一篇作文的优劣,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模仿与抄袭往往只有一墙之隔,如果仅仅把别人作品中的故事,经过改编变成自己的故事,可以定为模仿;如果是照搬原文,那就等于是抄袭了。在命题作文《令我羞愧的一件事》的参赛作品中,其中有两篇作品都选的是同一个事例,只不过是改名换姓而已,很明显这两篇作品都是模仿来的。
还有一个小作者,他也选了《令我羞愧的一件事》的命题作文,写的是他怎样误解同学的一件事,文章没有用第一人称“我”,也没有用第三人称“他”,而是用了很少有人用的第二人称“你”,很有新意,这篇作文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从情节的设置,都很吸引人,不愧为一篇获奖佳作,就在我发出啧啧赞叹的时候,另一位老师看了之后说,此篇作文有抄袭之嫌,仔细一看,这位“小作者”记忆力是如此之强,竟然将原作里面的人名也准确无误地抄到了自己“作品”之中了,让人看了如堕五里雾中,看来说是抄袭是不会发生冤假错案的。在参赛作品中,凡是写自己亲历故事的作品,如果在文字表达上没有大的问题,大多数作品都获得了一定的奖项,因为写亲身经历故事的参赛作品实在是太少了,很多参赛选手即使是写别人的故事,也大多是从别人作文的故事里套搬出来的。
私下里与某中学一位校领导交流,这位领导说自己教孩子快速完成作文的经验,就是多给孩子买一些作文选之类的书籍,然后,再根据学校课本上的作文要求,套搬成品作文里面的故事情节,除了名字换成是自己的以外,均可照抄照搬,这样应对考试得一个及格分数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看来这样的作文教学法,出现模仿甚至是抄袭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位评委不无忧虑地说:“一味地模仿,是创新作文的一道壁垒,它制约和影响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发挥。”
第二篇:模仿与创新
许多语文教师上作文辅导课时,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学生拿着作文选翻个不停。其实大可不必为此事而苦恼。
任何一个人从睁眼看世界,到开始哭、笑,到牙牙学语、迈步走路,一直到上学,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模仿,模仿父母、模仿与之接触的人、模仿老师。由此可见,模仿并不象洪水猛兽那么可怕,正确的模仿还有助于人的成长。
写作时的模仿,就是照着优秀的作文仿写,运用自己的写作材料,根据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对范文的立意、结构或表现方法进行模仿的一种作文练习。仿写是写作的基础,是初学作文最基本的训练方法。任何一位初学作文的人,往往都是从模仿别人的作文开始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古人行之有效地运用模仿学习法的总结。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有时模仿别人的文章,是无可非议的。只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是有利的。
但是,模仿不是创造,因为任何一篇优秀的作品都是 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所以模仿只能作为初学者提高写作能力的阶梯。千万不能把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当作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如果每次作文,都是在收集多种类似的优秀作文的基础上,进行高超的模仿,他将永远不能写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这是一种最没有出息的做法。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扶床走路,大人们汇报以赞许的掌声,如果到了5岁仍然扶床走路的话,只能招来众人的讥笑。著名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说:“学我者” 能学学其神,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将会出于蓝而胜于蓝;似我者只是一味地模仿,比葫芦画葫芦,这样将会终生无所成就。如果在作文时整节整段甚至整篇照抄别人的作文,那根本就不是模仿,而是抄袭。
怎样在模仿的基础上写出创新的作文呢?创新的作文,不单单是表现在文章的表现形式、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上,也表现在文章的主题、立意和健康向上的理想内容上,任何方面都要在模仿的基础上竭力创新。
任何知识都有规律可循,寻找规律性要善于总结、归类、概括,从不认识到认识,然后再由认识到灵活运用。在模仿过程中,要对模仿过的文章的立意、结构、表现方法等做及时的总结、梳理,把握其本质特点,真正理解其妙处。无论是文章的风格基调、形象氛围,还是思想感情、意境、语言思路等,都可以细细品味,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在长期的模仿训练中,许许多多的方式方法都会达到灵活驾驭的地步,这时便可抛开范文,进行真正的创作。
文贵求异,思贵创新。自古皆然。古人主张写文章“必言前人所未发,发前人所未发。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因此,写文章必须写出自己的独到的感受、新颖的意见、新鲜的见解,甚至在 某些方面是自己的独创。
第三篇:模仿与创新
我们这个社会,会思考的人,愿意思考的人,认真思考的人,越来越少了。思维的惰性促使人们多是习惯于简单的模仿,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没有压力,没有寂寞,心理上感觉很安全。而这种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的、机械式的、形式上的模仿,最多是别人吃肉,你喝汤。
常有人感叹机会越来越少,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需求越多,机会也就越多。人总是知道自己知道了多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有多少,正如一个圆,已知的在圈内,未知的在圈外,而未知的要远远比已知的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去创新的空间还很多,如汽车业的发展带来了与之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如汽修、汽配、洗车、汽车装饰、旅游休闲、能源、环保等等。每一个产业的每一个价值链需求都可以是一个创新的机会。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需求或者满足一种需求。
创新不是高科技,商业模式、用人模式、销售模式都是创新。据统计80-90%技术上的创新者都没有赚到钱,而是那些把技术创新和产品效用、价格、成本整合在一起的企业,他们才是有价值的创新。
创新并不是很神秘,别人想不到的,别人不愿做的,别人做不好的,你想到了,你愿意做了,你做好了,这就是创新。如四川的李惠女士靠擦鞋起家,如今拥有2000余家擦鞋连锁店;烟台喜旺集团1996年卖猪头肉起家,现为中国肉类行业50强企业。
创新并不是不模仿,而是要在技术、成本、服务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优于模仿对象。比如星巴克,咖啡制作是向意大利咖啡馆学的,营销模式是向麦当劳学的。模仿到极致或者超越也是创新。
创新并不是很复杂,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工作理念都可以创新。别人一天能发100份传真,你能发10000份,就是创新;别人应付工作,你用心工作(据调查,目前企业员工真正用心工作的不到20%)就是创新。
财富是创造出来的,模仿只能使财富转移。创新虽有风险,但能使人生增值,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足够的责任心,创新的意识会渗透在你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