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文章 2019-07-02 01:13:37 1个回答   ()人看过

绩效管理问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问题研究的论文怎么写?

绩效管理问题研究论文篇一:

绩效管理问题剖析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企业在绩效管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以期找到绩效管理工作与企业以及员工之间的关键连接点,最大程度的确保企业以及员工在绩效工作中达到双赢。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被认为是企业“十大管理问题”之首,长期以来是理论与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企业生产力研究院和HR.corn有一项调查表明,8%的被调查者认为绩效管理过程显著提高了个人绩效,47%的员工不能确定绩效管理对提高个人绩效的效果,只有约40%的员工接受了较为合理的绩效评估。从这个调查数据,绩效管理的难度可见一般。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以下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对企业绩效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

一、绩效管理的目标设定及其问题

首先,绩效管理是执行战略的学问。一方面,很多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计划;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企业拥有完美的战略,但也只有那些彻底执行战略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事实上,这句话毫不夸张的指出了战略与绩效管理之问的关联性。因为企业战略最终能否落地并且实现就是体现在战略目标能否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绩效管理就是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相应责任。因此,一个清晰、可行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其次是绩效管理体系要科学、合理。一方面,绩效管理方案不能生搬硬套。因为绩效考核指标应当能支持企业独特的经营战略。换句话说,绩效管理是非常个性化的。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案和激励目标是取决于企业本身的特定因素,如经营战略、动态环境、发展阶段、市场定位、管理方式、产品服务等等。另一方面,绩效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在设计时应注意遵循SMART原则,即目标必须是特指的(Specific)、量化的(Measurable)、双方同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alistic)和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只有符合这个原则的绩效指标才能有助于组织聚焦并实现其战略目标,从而带来团队和员工的成功。

二、绩效管理的准备工作一前期绩效管理培训不到位

绩效管理,培训先行。在建立绩效管理系统过程中,要设计许多培训。而绩效管理培训的深度、广度以及质量,是成功引进和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可以通过编制组织的绩效管理指南,详细说明组织引进绩效管理系统的原因以及意义,并采用简报、研讨会、讲座、报告等方法,使全体员工对此有一个深入、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绩效管理过程没有得到合理的管控

为了保证绩效考核过程公正、有效,企业应进行如下的操作:

1.定期检查――建立每周、每月绩效进度和会议质询系统。

2.信息纰漏――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及时、准确公布信息。尤其是建立绩效管理沟通和绩效反馈机制。

3.分享感受――推广好的实践经验并用备忘录总结沉淀到流程中。

4.及时奖惩―迅速的表明立场并且复制推广积极的行为。

四、考核结果运用不当

很多企业绩效考核工作搞得轰轰烈烈,过程错综复杂,但是对结果的运用却差强人意!具体来说,绩效考核具有如下作用:人员招聘以及储备的依据、岗位调动和职位升降的标准、员工培训的依据、薪酬和奖惩的依据等。

这里我要特别提到:在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最可能被忽略的是员工的职业生涯。关心员工的发展和成长,引入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是企业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评价的环节,同时在了解员工个人愿望的前提下,企业帮助员工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努力创造实现的条件,这样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证较高的工作绩效。同时,值得一提的另外一点是职位升降。随着当前的组织结构越来越扁平化,那些为企业创造高价值的员工并不一定能获得晋升。从这个角度看,管理者需引导员工将注意力集中到员工自身能力的拓展上,以因人而异的方式提升人力资本――包括为员工定制培训项目以及个性化的发展机会等。

五、绩效管理过程缺乏客观性

传统的绩效管理,大多由上级主管人员来完成。这种考核方式由于其信息反馈面较窄,难以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所以在整个绩效管理的全程,要进行360度的收集信息,比如来自员工本人、同级、下级、上级、客户等等更全面的信息。绩效管理全程都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指标为准绳,具体包括绩效关键事件记录,绩效面谈的事实与数据引用等等。只有这样做,绩效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员工的信服,赢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达成各级绩效目标。

六、忽略了绩效管理全程的沟通工作

绩效管理就是沟通。它提倡以员工为中心,以员工的参与与自我承诺为基础,在此之上力图实现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甚至可以说,绩效管理本身就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

沟通应该贯穿于绩效考核的始终。这里讲的沟通表现在:计划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参与,达成共识,形成承诺;评估需要就绩效进行讨论,形成评估结果,员工在对评估结果有不同意见时应有可以向更高层申述的通道;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指出不足以及改进意见,被考核者可以陈述意见,提出自己的困难以及需要上司解决的问题;不论将结果用于薪酬、职位变动还是职业生涯发展,都应与员工进行明确的沟通,许多企业采用薪酬保密制度,但是,在薪酬的构成方式等方面应与员工进行明晰的沟通。

总之,沟通顺畅了,绩效管理系统中的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七、将绩效考核当做绩效管理

一些企业忽略了绩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代表性现象在于将绩效考核当成绩效管理。事实上传统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有着很大的差别。Ainsworth &Smith认为绩效管理系统可分为:(1)绩效计划,确立目标或类似的业绩指标并达成一致和承诺;(2)绩效评估,对实际期望的业绩进行客观衡量(若可能)或主观评估;(3)通过相互反馈进行修正,并采取相互适应的行动。因此,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首先是着眼点的不同,绩效管理强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管理手段来使企业、部门(集体)及员工个人绩效得以提高,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传统的绩效考核则重点强调“事后的评价”,着眼于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其次绩效管理的循环包含了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等几个阶段。因此从绩效管理流程上来看,绩效考核只不过是绩效管理其中的一个环节,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闭环绩效管理流程,企业的绩效水平才会得到提升。

八、绩效管理没有全民的参与

绩效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非常关键的管理活动,每一个部门都要参与并按企业要求实施绩效管理方案。而在现实工作中,有不少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就应该由其独力承担。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绩效管理工作必然会在部门合作上出现摩擦。

九、忽略了绩效管理的动态性

一个绩效管理周期是由绩效定位和体系设计、绩效监督、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阶段构成的绩效管理循环,绩效管理是一个伴随组织发展而向前推进的管理过程。由于组织情境是动态变化的,绩效不能完全计划,具体的绩效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整个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基于变化的主题随时进行动态调整。

十、结束语

总之,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分步实施、逐渐完善的过程。同时,绩效管理与企业的整体现状、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各系统间又必须“兼容”,彼此绝不能孤立看待,否则就会整体“崩-盘”。所以,绩效管理要收到绩效,关键在乎一个“适”字;现在“适”,不等于将来永远“适”,必须视企业的发展,定期做相应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尝试、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使各级绩效参与者保持对绩考系统、个人进步以及企业发展的信心,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绩效管理中,积极的献计献策,以期组织战略的实现。

绩效管理问题研究论文篇二:

绩效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企业高层和下属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全体参加绩效、计划、辅导、考核等过程,绩效管理的作用在于持续提升企业的绩效,认清绩效、落实绩效,将对组织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

绩效管理是领导和员工之间就目标如何实现上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以改善企业绩效。绩效是指对应职位的工作职责多到达的阶段性结果及其过程中可评价的行为。

一、实现基础

1.目标透明。对员工实施绩效管理就是为了提高员工技能,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让员工自己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如何去实现,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

2量化标准。对员工的考核必须是客观的,量化考核是最好方式。多数企业的绩效都无法落到实处,而是走走过场,原因是对量化管理的标准认识模糊。不客观的考核只能是企业承受巨大的损害,人才不能合理利用,企业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3.钱权关联。绩效管理是必须和工资挂钩,这样才能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高层才能认真对待。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一旦有损害利益的因素,企业高层便会重视起来,认真处理,使企业走向正轨,走向利益最大化。

4.一把手原则。绩效管理是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的命脉所在,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主要方式,所以绩效考核的所有权应由企业一手掌握。

5.常规化模式原则。绩效考核渗透到平时工作的每个细节和环节中,才会体现出它的效用,因此,应遵循相关的原则。日常工作的点滴,都是作为考核的基础,当业绩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成果时,员工们看到了进步,才能更加有激情去工作,才能为实现企业的利益。绩效考核不仅关乎到了企业的利益,也关乎到了员工的利益,一个公平公正的考核才能找出优秀的员工,提升他们的职位,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才华。

二、管理机制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对企业和员工制定合理的目标,员工看到目标的可实现性,能激起心中的热情,使他们向着企业和自己的目标前进。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定期的有效考核,对达到目标的员工给予肯定,没有达到目标的我们要及时指出,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使员工之间进行比拼,员工便会主动学习技能,激发出员工对工作的激情,这样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示,所导致的是企业的整体提升,如此企业的绩效水平便会提高。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是企业绩效和组织绩效能够同步前进的前提。企业中拥有公平公正的评估系统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倘若没有评估系统,那么整个绩效管理方式在企业中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以下四点是最重要的,企业的内在文化,员工技能外部条件和激励效应。员工技能是员工为企业取得利益最大化的利器,是企业的内在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企业的内在文化对于员工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好的文化可以使员工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可能就提升了许多。外部环境是客观从在的不是认为可以控制的。激励效应是企业和员工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主观因素。

三、同步发展

大多数的企业采用的管理方式是绩效管理全体参与的管理理念,这些企业有着明显的推崇团队合作精神。集体管理理念有以下特征:一考核范围、指标很广泛,很难确定一些定量的质保;二是崇尚全面考核,企业和组织从上到下都要进行自我评价,而自我评价通常是不客观的;三是绩效考核,考核的结果若是不公正不公平,奖罚不分明,那么考核工作必定不能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绩效管理中的集体参与理念对提升企业的团结精神有着积极作用,集体参与这样凝结了企业的力量,从高层到员工一条心,这样使企业或者组织达到预期的目的可能行大大提高。在业绩的提升过程中,团队协作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是适用的。而不是任何条件,若在不适应的条件下适用必将有负面作用。很多企业的的考核没有做到客观原则,很多的人情味和拜金主义导致很多的出现考核不标准、不公平、不公正;在对自己的评价部分,出现了偏差,导致在自我评价占有太大的份量;对员工的评价一般与薪酬的联系度不够,这是对有能力员工的不肯定,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导致的结果是有潜力的员工离开了企业。 使企业失去了鲜活的血液和动力,企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企业自管

一流企业经常推崇的是自我管理理念,管理理念的基础建立在Y理论的基础上,是对人性的假设认为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与智力,乃是极其自然的事,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的自然。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工作究竟是一种满足的来源,视人为的情况而定。员工通过对自己的指导完成企业的目标。正常人都是有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能力,并不是只有企业的高层人员有这样的能力。企业往往是给予员工权利,而不干涉下属的工作,也很少进行控制,高层只注重结果。考核的结果能够关乎到员工职位的提升,从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肯定了员工的努力成果,使员工更加努力的为企业工作,从而对企业带来利益。要用这种模式应注意适用条件,若在不适用的条件下适用,会给企业带来无法预想的损失,无法保证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在中国社会发展水平情况下,想要期望员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基本不太可能。其中因为员工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员工不能约束自己,专业知识不到位所导致的。实行严格的自我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自我管理是企业的管理方式,是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将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达到提高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前进为目的,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会损害企业的利益;企业的高层要经常给予员工辅导,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知识,资源方面大力支持,但是大多企业在这个环节是非常薄弱的,考察者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认识问题,不能站在公司的角度从全局出发,从而不能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达不到企业管理者的目标和期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