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摇篮。是配合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社会化环境。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初中家庭教育论文,欢迎查看。
初中家庭教育论文一
摘要:
一个学生的成长取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关键词:
家庭教育;中学生
以前我班有个学生小白,刚进入校时的小白很少说话。开学第一周,他就与同学发生冲突,起因是下课两个同学打闹碰在小白身上,他认为同学是故意的,一怒之下,打了同学。我找他了解情况,他也不辩解,最后只说了一句话:“谁也别惹我。”之后也经常为了一些琐碎的小事与同学闹意见,学生对他很有意见。久而久之,大家对他躲之大吉。
在一次期末考试期间,监考教师因小白在某学科考试过程中与同学说话,影响考场纪律,而对其行为予以批评。没想到小白在试卷上通篇写满了侮辱谩骂该教师的话语,甚至在冷静下来后还认为如果老师当场收掉他的试卷,他一定会打这个教师的。体育课上,教师指出他的动作不规范,小白认为教师与他过不去,即开口骂人,随后跑进了教室。经说服教育,他承认自己有错,但称“决不道歉,除非死”。一年多的时间内,小白几乎与每一位教他的教师发生过类似的冲突。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在不断地与他和他的家人的交流中,我对小白的成长轨迹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小白原本是个活泼可爱而且聪颖的孩子,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爸妈和奶奶对小白宠爱有加。在全家的呵护下,眨眼小白上学了,可父母之间因父亲的外遇经常打架,最后父母离婚,父亲不久和另外的女人结了婚。父母在小白的抚养问题上更是推来推去。小白的一切都只能由奶奶承担,可奶奶几乎没有文化,只会疼爱而少管教,而小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加上家庭的变故给孩子心理上带来的影响,因此小白学习成绩不断地下降。六年级他又迷上了玩游戏,网吧里经常看得到他的影子。进了中学,靠小聪明勉强完成小学学业的小白,学习上显然跟不上班级,于是父亲的打骂也愈演愈烈,小白与学校的对立情绪也越来越强烈,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挨打是由教师告状造成的,并扬言要报复。
了解到这些,我多次找他的父母交流,先做通小白父母的工作,恳请他的父母改变各自对待孩子的方法,给孩子成长的机会。经过大家一年多的努力,小白的改变很大,变得能心平气和地和周围的人相处,学习上也有了很大进步。看着孩子越来越开朗,成绩越来越好,教师和他的家人都很高兴。毕业典礼上小白和父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一、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家庭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四世同堂”的时代已经过去,独生子女、丁克家庭、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数量也在增加。
在众多类型的家庭中,父母的离异势必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良的影响:原有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在感情方面的理解,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态度……有些家庭重新组合后,对“新爸爸”或者“新妈妈”能否适应等。以上的因素对于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
二、家庭教育内容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生活习惯养成、消费观念、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即父母在应对各种情境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处理问题的方式,无形之中,感染熏陶着孩子。当遇到不快乐的事情时,他们是以愤怒的形式展现或者以宽阔的胸襟坦然处之,会在无形中告诉孩子对事、待人的原则,是“睚眦必报”,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了解、学习,并通过亲身的经历,不断地实践和巩固这些情绪法则。
三、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的影响
1.“独裁专制型”。在这样的家庭中,什么都是家长说了算,孩子没有发言权,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生活的方式、游戏的形式,甚至于自己的道路都是家长们铺好的,孩子只要听话就行。久而久之孩子要么只学会了顺从,要么就会以极端的方式与家长对立,对这种专制表示反抗。
2.“保护主义型”。生活在这样家庭模式下的孩子,什么都不要愁,什么都不用怕。稍有不如意,只要向家长倾诉,家长自会帮忙摆平。这样家庭的孩子事事学会了依赖,他们从来都不用发掘自身的潜能。只要遇到问题,他们的选择就只有退缩。
3.“放任自流型”。这种家教模式下,家长不会操心,孩子也不用烦心。所有的事情,只要孩子自己觉得好、觉得对,便可以不计后果地去做。家长们不负责任地将一切的决定权交给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后果由自己承担。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无非两种可能:第一,不断碰壁,不断遇到挫折,要么成为强者,要么成为懦者;第二,自我堕落,无所事事。
4.“民主合作型”。这是当前被认为最好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这样的家庭家长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宽容和帮助孩子,坚持正面引导与教育,并教会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始终是孩子坚强的后盾,精神的支柱。
许多有成就的大家也都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的熏陶,最终奠定了他们成功的基础。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成功就得益于父亲对他的培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的熏陶,而成为一代伟人。
总之,要想对学生的教育取得真正的成功,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生活的家庭。家庭教育方式是否恰当、有效,对中学生今后的成人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存在不能减轻家庭的教育责任,相反,家庭通过正确地发挥它的主体性,会大大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因此,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必须发挥其各自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师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同家长们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更好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中家庭教育论文二
摘要: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时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上产生了急剧变化,很多青少年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生理变化的原因,容易产生暴躁、叛逆的情绪,使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在青春期阶段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家庭教育在青春期中的作用。
关键词:
青春期;家庭教育
家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底色。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一、目前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过度干涉保护孩子,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要求独立的愿望,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反对父母的各种干涉、指导和控制。并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开始产生成人感,渴望被成人平等而尊重的对待。现实生活中,在父母的心目中,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需要保护。同时,由于现在的初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视若珍宝,在父母长辈眼里是永远的孩子。并且,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中国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极为重视。因此,很多家庭出现过度溺爱和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过多的干涉和控制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孩子产生种种不满情绪,逆反心理严重,与父母关系紧张。
(二)家族传承的不良教育方式
虽然我国的家庭教育思想有着长远的历史和发展。但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仍然存在着诸如“棍棒教育”“父母专制”等通过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来达到教育目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会不知不觉受到从父辈、祖辈那里所接受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影响。会依照自身原生家庭的教育管理方式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从而忽略了孩子个体本身的特殊性和时代的发展性。
(三)父母不在位和隔代教育
父母不在位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父母外出打工之后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缺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从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第二种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三种则是父母在家庭中并没有处在父母状态。比如说,有一位初三的家长,因为和女儿在生活事件中的几句口角,一连几个月和孩子之间彼此不理不睬,直到孩子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关于志愿的家长会前一个小时,母亲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她觉得如果自己主动去了,在女儿面前就输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对母女的关系就类似于两个孩子。这种情况就属于父母不在父母状态。父母缺位或不在位,就容易出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一种抚养教育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隔代教育存在着较多弊端。
二、青春期家庭教育之浅见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身教重于言教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国近代朱庆澜将军在他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曾经提出过家庭教育的原则,其中一个就是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时可见,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这种影响虽然是零散的,但却是大量的和随时随地的,并且是不断持续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和熏陶而发挥作用的潜在教育因素。家庭氛围融洽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情绪稳定,生活乐观,能很好地适应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反之则容易紧张和焦虑、容易发生情绪问题。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本身不稳定,容易波动。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极为重要。
(二)以了解和尊重为基础,加强引导
青春期存在着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一方面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主和独立。另一方面,青少年从心灵深处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及其他成人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程度与小学阶段相比有所改变,更为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更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生活经验、情感支持和心灵沟通。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相比,家长“养育者”和“玩伴”的角色逐渐淡化,而“心灵陪伴者”和“方向引领者”的角色需要则逐渐凸显。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向,强调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作为方向引导者来肯定他们的做法,指出他们的不足,促进他们的思考。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而不是生硬的说教。
(三)加强沟通,注重良好亲子关系的培养
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他们一方面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秘密”,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孤独,希望被人理解。作为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和孩子之间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通过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父母通过倾听、理解、接纳、鼓励、尊重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感觉被父母所理解,自然就会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的指导、建议和帮助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结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起点。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质,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丁,孔悦.家长与子女为何频发“战争”[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6(06):2.
[2]柳菁.关于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华少年,2016(17):17.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