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研究综述论文
摘 要:近年来,家庭农场在各地纷纷出现且发展较快,家庭农场在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民应对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到显著作用。基于此,在界定家庭农场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建立影响家庭农场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关键词:家庭农场; 发展; 影响因素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3处提及家庭农场,明确了新增补贴向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提出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其中“家庭农场”概念提出引起各方前所未有的关注。
家庭农场的本质是与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匹配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组织[1]。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越来越激烈国际竞争,需要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来提高农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2]。因此,对家庭农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家庭农场的含义与特征
1.1 家庭农场含义的研究 关于家庭农场的内涵国内外有众多观点。美国农业部将家庭农场定义为“没有雇佣经理、不含非家庭成员的法人或合作组织的农场”[3]。日本将家庭农场称为家庭经营体,是指直接或接受委托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业服务,并且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家庭经济组织[4]。俄罗斯将家庭农场定义为由农户家庭成员经营,利用其占有的土地或资产上进行农业生产、销售和加工的经济组织[5]。
在2013年前,相关学者对家庭农场含义的解释各不相同。傅爱民等认为,家庭农场的定义应该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适度规模经营,以商业化的资本和现代化的技术为生产要素,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农业企业[6]。黄延廷认为,家庭农场就是指由家庭成员经营的,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面积和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农业生产单位[7]。付飞翔认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市场化和商品化的农业企业实体[8]。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农业部农将家庭农场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
比较上述相关概念发现,国内和国外家庭农场的定义都强调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必须是农户家庭成员,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在定义家庭农场时特别指出家庭农场必须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10]。
1.2 家庭农场特征的研究 不同学者由于其研究目不同,对家庭农场所具有的特征的理解也不同。有的关注劳动力的来源和土地来源;有的关注产出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一部分人侧重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大小;另外有人看重其生产的技术水平;还有的则看到了家庭农场的管理。现归纳一些学者的观点,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其中商品化和市场化可归为市场化经营;企业化、专业化分工、科学管理化和利润最大化可归纳为企业化管理;鉴于家庭农场区别于一般农户,人员素质是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所以,家庭农场的特征可概括为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和现代化农民。
2 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研究
吕煜昕等以江苏常熟田娘农场为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政策法规及农资产品[11]。汪兴东、刘文兴通过调查湖北省武汉市167个家庭农场,认为家庭农场的社会资本对其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及生态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物质资本的投入能明显提升家庭农场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而人力资本仅对经济绩效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对社会绩效及生态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12]。
对家庭农场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研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定量研究较少;在现有的定量研究中,几乎所有的数据来源都来自调查问卷,这是由于关于家庭农场的统计数据比较少;同时,大部分调研数据都来自我国某一个地区,对全局性的调研较少。鉴于这种情况,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建立一套有效的指标体系,对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归纳各个学者的观点,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本文将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归纳为5个方面:政策因素、土地因素、金融支持因素、社会化服务体系因素和家庭农场主素质因素。
2.1 政策因素 一些学者也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进行分析和论证,其中顾海英通过对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特征及成效进行分析,认为国家和地区政府都要出台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系列政策,在不同层面上对家庭农场进行政策扶持[13]。赵丽炯通过SWOT分析认为国家政策和地区政策是家庭农场发展的机会[14]。
因此,将国家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及地区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归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