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字的唯美故事

文章 2019-07-01 16:14:44 1个回答   ()人看过

汉字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化,语言文字的流通区域越大,使用方面越多,它的“空间”价值就越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字的故事,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汉字的唯美故事一

有故事说:罗马皇帝派了一位大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按礼仪向孔夫子下跪,请求赐予文字。此时孔夫子正在吃饭,口无二用,无法答复,于是用筷子夹了几茎豆芽菜放在大使的帽子里。大使带回罗马,就成为今天流行全世界的罗马字母。

另外传说,西方《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在汉字里早有反映,说汉字的“船”字,左边的“舟”就是诺亚方舟,而右边的“八”与“口”,正是诺亚的一家八口。

这则笑话,是对自认为汉语汉字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开得一个玩笑。

但勿庸置疑,汉语汉字的确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文字之一,当然,再优秀的语言文字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自然文字也必须在生产和生活中改革和发展。只有将民族语言国际化或者将外来语言民族化,不断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的语言成果,进而吸收先进的文明成果,这种语言才能发扬光大,永葆青春。

我国古代有夏秋晒书的习惯,和尚为此还举行仪式,冠名曰“晒经法会”。《世说新语》中说:有个名叫郝隆的人,仰卧于地,袒腹向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吾晒腹中书耳。”我们不能这样食古不化,使腹中古书发霉。我们需要开放,需要吸收阳光与空气。

汉字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化,语言文字的流通区域越大,使用方面越多,它的“空间”价值就越大。语言所代表的历史越悠久,文化越丰富,它的时间价值就越大。在历史上为什么汉语能成为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字;为什么满族人征服了汉人,后来却被汉人所同化;原因和道理都在这里。

语言,是知识宝库的钥匙,语言文字,是一切文化成果的载体。所谓信息社会的信息也是主要用语言承载的。当今国际竟争最剧烈的尖端科技有七项:远距离通讯、计算机、机器人、微电子、生物工程、材料科学、航空工程、。其中前三项与语言学密切相关,其余各项也跟语言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国内的推广,人机对话、篇章理解、自动文摘、机器翻译等,由设想变为现实。过去汉字与龟(龟骨)结合,开创了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今天,汉字与硅(硅片)结合,使古老的汉字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人们常说,鱼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水里,这就像人类生活在空气里,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不知道空气存在一样。我们生活在汉字作为日常生活通用文字的国度里,却不一定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自己的文字。

有关汉字的唯美故事二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