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哲理散文

文章 2019-07-01 15:06:48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大早就知道李咏去世的消息,她老婆发微博说: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还是不幸去世,永失我爱......。其实,无论是大众眼中的名人,还是普通人,终点都是相似的。

我不是喜欢去追明星的人,总感觉名人的世界也是世界,和普通人没有多大区别。所以从无过分的热烈,也绝不会忘乎所以的盲从,始终保持一个凡人的清醒。但一位读者的留言,还是深深的刺痛了我。他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偶然,但死亡是必然。”

说是早已看淡生死,也越来越能从容不迫的接受最终的结果,但每次听到死亡的噩耗,还是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无论你多有影响力,无论你手握多重的权力,也无论你会拥有多少别人无法比拟的财富,你都无法悖逆最终的死亡。每次思考这些的时候,内心难免生出几丝苦涩和无奈。

人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物种的延续?或者被一种更具生命力的物种取代?生物学给历史的一个教训是:生命必须繁殖。有繁殖就会有死亡,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生命的使然。

掀开发黄的历史,哪一朝,哪一代的王侯将相不是期望生命不息,万古长青,但最终都化为尘埃,或者一段不长不短的文字,没有谁是例外。

爷爷活过92岁,我一直觉得他就像一棵参天的大树,会荫庇子孙们一辈子。我以为爷爷儿孙满堂的日子会成为一种永恒,因为有他在,我们多大都是孩子。可他还是在一个多雨的秋季突然离去。说真的,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我甚至不知道,离开爷爷的日子,生活应该怎样度过?

至今六个年头过去了,每一天都匆匆忙忙的过活,人就像一部被启动的机器,很少有时间想起爷爷,突然有一天想起爷爷,他只不过是在我的故事里存在过罢了。我知道,如果今天要再去问我的儿子,可曾想起那个白胡子的老爷爷,儿子也会一脸的茫然。

人总不能活在记忆里,生活也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我们必须创造价值,为了家庭,孩子,为了改变生存的现状。其实对于生死的话题,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弄明白。就好像我们坐上一趟开往远方的列车,只是以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却会忘记生命的终点站。

嘴上说着过好每一天,但又有多少每天真正的幸福过?我们总是被这样或者那样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干扰,被各种猜忌,怀疑、竞争、利益或者压力左右。我们所能享受的幸福极其的短暂和有限,却不得不用一生来追求、来换取、来选择或者承受。

很多人奋斗一生,等到该享受的年纪,却把所有的东西留给后代或者社会。身体上的疾病,不幸的交通事故,以及不可抗拒的衰老,都会让人们在最后的时刻无限的遗憾。竟然还有那么多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想爱却没有时间爱的人。

前一段时间,有个网友出了个命题作文,“如果你有一年的空闲时间,你将如何度过?”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那么多未了的心愿,满满的写了好好几页,依然未尽兴。如果把这一年当成人生最后的一年,其实,我们会变的无比的勇敢无比的理性,无比的真诚。

能改变的就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就要学会承受。前一段时间阅读《人类简史》知道了宇宙的生成,距今已经有135亿年,人类来到地球不足两万多年,而人类真正的繁荣也不过短短的200多年。有生,就会有死。就连宇宙,星际,地球都有年龄和终点,而那些看似整天陪伴我们的星际,在爆炸的张力之下,离我们越来越远。

文学家曾经在几十万米的太空俯瞰过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却也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亮点。宇宙何去何从?连地球、月亮、太阳也不能在既定的轨道上永远的运行。如果和物种、宇宙、星际比较,生命真的微不足道。

前几日,与一位同事聊天,他悲悯的情愫中不时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他说:每一个人都是有罪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赎罪。我极力反驳,“但至少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至少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幸福,这是不争的事实。”

借用帕斯卡的话来反驳一切消极悲观者:“当宇宙压碎人类的时候,人类仍然要比杀死他的宇宙高贵。因为人类知道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宇宙对自己的胜利却一无所知。”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备受鼓舞,且不再惧怕死亡。我对死亡有了新的理解。

死亡是什么?是枯萎凋零后,把有限的时空留给那些比我们更顽强,更优秀,更出色的后代。死亡不是终结,是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的交付。至少下一代身上有着我们的基因,以及那些闪耀着光环坚强不屈的品质。

如果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逆转,如果知道死亡必然来临,如果知道时光的机器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刀刀催人老。我们如何善待现在的自己?如何重新定义活着的意义?如何体会幸福的伟大或者卑微?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不知道在那个报纸上看到一段唐伯虎式的潇洒,其中有一首小诗,让我真正理解了人的高贵,以及面对死亡时候的淡然和洒脱。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也何妨。

阴间阳间具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这是何等的酣畅淋漓,面对死亡时的大义凛然?就像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勇气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却仍然热爱生活。”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如何过好每一天,走好以后的路,让生命更有价值,即使面对死亡也无怨无悔?自我的救赎其实才是最好的救赎。

接受死亡,并学会承受一切痛苦。其实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存在永恒,别祈求一辈子的幸福。过好每一天,虽然有时我们会被各种纷繁的琐事搞的心烦意乱,但这些噪音终会过去,因为耶稣死后的第三天就是复活节痛苦总是与希望同在。

热爱生活,珍爱身边所有的人。拿出你十二分的热情,等到爱的容器匮乏,就及时的填满。一辈子看起来很长,可一旦错过,就是终生的错过。你根本回不了头。生活从来没有“如果”,会让你重来一次的机会。更不要等你攒够了再去爱别人,因为你根本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让生命在无为中蹉跎。你不一定学着别人的样子,去远方寻找诗意的人生,你更无须眼睛盯着远方,而忽略路边的风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不要刻意完美,经历才是最终留给我们最好的财富。让梦想与死亡同步,甚至与死亡为友,即就是倒,也要倒在前进的路上。

多读一些好书,看那些伟人如何理解生命。用一辈子的时间,明白别人几辈子才明白的真理和事实,无形之中就是增加了生命的密度和质量。正如生命是一条河,我们无法增加它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它的深度和广度。至少,到了最后的日子,我们不会孤独。

善待自己,其实你在别人的眼里根本没有那么重要。也许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一个工具,一个影子,甚至是一道赏心悦目的景致,也许什么也不是,你仅仅是你自己。而你却是你自己的全部,主宰,灵魂的国王。任何自爱、自恋、狂妄、甚至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你来说再正常不过。活出生命的本色,成为舞台上的主角,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观众。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真正的自由是不再承受生活中的牵绊,因为你为自己、为身边的人、为这个世界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倾情的投入、忘我的工作、创造改变这个世界,并从中找到了快乐,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并得到生活的馈赠。

与其说死亡是另外一种意义的延续和交付,不如说是生命本质的回归,回归自然,生于自然然后滋养自然。中国人讲生死轮回,而站在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一个单独生物的死亡,预示着更多生物进化和繁衍。生即是死,死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