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义务教育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论文

文章 2019-07-01 13:00:09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 要:语文不仅是一种应用型的工具,同时在语文的学习中还能培养学生人文性的特点。人文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从情感、人格以及品质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还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价值观的养成,这是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加以重点培养的。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可以对学生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一定的帮助,本文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借鉴性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价值观;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对新课标的改革,重点提及了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令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今后的成长指明出路。由此可见,在当前的义务教育中,对于价值观的养成是相当必要的,那么如何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任务,本文对此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令学生掌握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并对此加以引导。

1 学生的兴趣是首要前提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事先已经经历了一些生活上的经验,并且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逐渐将之前的经验唤醒,因此学生就会希望在阅读课本时会具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学习产生一定的期待。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起这种期待,并且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的兴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当学生具有足够的经验时,这种阅读期待就会被唤醒。所以培养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就会对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运用多元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已经深入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航天员的相关视频,令学生在心中产生一种爱国主义的热情,对自己的国家产生自豪感,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我国还有什么样的大事件能够引起自豪的情感?学生们畅所欲言,提起了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养成了对国家以及民族的崇高情感,并且随之引导他们对课文加以关注,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总之,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可以运用的手段也是相当丰富,只要富有热情,并且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相信就可以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 学生应该拥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在新课标中指明了只有教师投入更多的情感,学生才会感受得到,并且将这种情感注入进学习中。由于学生具有个体性的差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更加应该体现出这种差异性,并且在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个人阅历的不同会对文章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并不能完全说哪一种感受或者想法是错误的,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识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对于每一种理解都应该予以相应的肯定,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并不是仅仅用对错就能判断的。只有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差异,尊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验,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予以肯定,这说明学生是经过细致思考后才产生的疑惑。这是一种应该予以鼓励的现象,对个性化的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并且引导他们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就足够了。

在具体教学中,以《范进中举》为例,过去学习时,对于范进中举的故事普遍会认为是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的一种悲剧,但是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中,又存在了另外一种声音,认为范进中举实际上抨击的是读书人已经忘记了读书人的本分而过于追求功名利率的一种现象,这到底是一出悲剧还是一出喜剧,我们无从言说,因为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在文章中都找到相应的论据,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体现除了喜剧的特点,这也是与喜剧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但是同意这是一出悲剧的同学也找出了相应的依据,因为范进穷极一生都想获得功名利禄,这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读书人的代表,但是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又有几个人呢?这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灵魂,这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悲剧。两方各执一词,展开了一场生动而又激烈的辩论,通过这场辩论,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范进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压迫,也因此产生了对“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的思考。

3 注重情感的交流和渗透,以情动人

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达到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除了朗读以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笔者在讲解《台阶》一课时,受益匪浅。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老师为了学生更加深刻体会文章中父亲的不容易教师引导学生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平常的生活状况,这样,学生有了类似之感,对课文的朗读就更加投入,更有感情,真正做到“披文入境以动情”,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艰辛和不易。可以说,学生的情绪深受感染,对父亲的理解和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国家的正确导向,是人的一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师应把语文课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学生能真正成材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价值观的培养就没有教育。”可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提高人类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材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点,始终保持着特有的民族素质标志的思想积淀,让我们充分利用这种教材优势,让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心灵之窗上永远飘扬。

参考文献

[1]王玉辉.对语文学科课程价值的再认识[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陈金香.我国价值观教育的错位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3).

[3]叶琼苹.初中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浅谈义务教育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