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中关键词的撰写
科技论文中关键词的撰写
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早在1963年,美国chemical abstracts从第58卷起,就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关键词索引,提供快速检索文献资料主题的途径。在科学技术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每天有几十万篇科技论文发表,学术界早已约定利用主题概念词去检索最新发表的论文。作者发表的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或叙词 ,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此类文章,读者就检索不到。关键词选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和该成果的利用率。
1 关键词分类
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 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 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2 关键词标引
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gb/t 3179—92规定,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或叙词)。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t 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 规则》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 ;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自由词)。
所谓标引,系指对文献和某些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如: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实验设备等进行主题分析,并利用主题词表给出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是为了从内容复杂的文献中通过分析找出构成文献主题的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标引所需的叙词。标引是检索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标引,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检索。科技论文应按照叙词的标引方法标引关键词,并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为叙词。
3 标引关键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 专指性原则 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为专指性。
只要在叙词表中找到相应的专指性叙词,就不允许用词表中 的上位词(S 项)或下位词(F 项);若找不到与主题概念直接对应的 叙词,而上位词确实与主题概念相符, 即可选用。
例如:“飞机防火”在叙词表中可以找到相应的专指词“专机防火”,那么就必须优先选用 。
不得 用其上位词“防火”标引,也不得用“飞机”与“防火”这两个主题词组配标引。
3.2 组配原则 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
概念组配包括 2 种类型: 交叉组配。
系指 2 个或 2 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 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例如:“喷气式垂直起落飞机”,可用“喷气式飞机”和“垂直起落飞机”这 2 个泛指概念的词确切地表达叙词 表中没有的专指概念;“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 ”这 2 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
方面组配。
系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 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例如:“信号模拟器稳定性”可用“信号模拟器”与 “稳定性”组配,即用事物及其性 质来表达专指概念;“彩色显像管荧光屏涂履”,可用“ 彩色显像管”、“荧光屏(电子束管)”和“涂覆”3 个词 组配,即用事物及其状态、工艺过程 3 个方面的叙词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在组配标引时,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参与组配的叙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 最密切、最邻近的叙词,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结果要求所表达的概念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 概念;如果无法用组配方法表达主题概念时,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词 或相关叙词标引。
3.3 自由词标引 下列几种情况关键词允许采用自由词标引。
a.主题词表中明显漏选的主题概念词。
b.表达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出现的概念。
c.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区、人物、产品等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
d.某些概念采用组配,其结果出现多义时,被标引概念也可用自由词标引 。
自由词尽可能选自其他词 或较权威的参考书和工具书,选用的自由词必须达到词形简炼、概念明确、实用性强。
采用自由词标引后, 应有记录,并及时向叙词表管理部门反映。
4 关键词的标引步骤,首先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 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对所选出的词进行排序,对照叙词 表找出哪些词可以直 接作为叙词标引,哪些词可以通过规范化变为叙词,哪些叙词可以组配成专指主题概念的词组;还有相当 数量无法规范为叙词的词,只要是表达主题概念所必需的 ,都可作为自由词标引并列入关键词。
在关键词标引中,应很好地利用《汉语主题词表》和其他《叙词表》,标引过程应该查表;切忌主题概念 分析和词的组配有误;要控制自由词标引的数量。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结 论 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 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 a.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b.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c.与先前已发表过的(包括他人和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d.本论文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意义及价值; e.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意见。
中国分类号: 中国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 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
《中图法》共分 5 个基本 部类、22 个大类。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 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
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 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
文献标识码简介 文献标识码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其作用在于 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 适用性等。
具体如下: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说明:1)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 "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 A 3)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