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之吴山图记

文章 2019-07-01 11:00:35 1个回答   ()人看过

(明)归有光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苏东坡替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诚:确实,实在

B .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被:蒙受

C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胜:风水宝地

D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去:往,到

5. D(去:离开。)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以高第召人为给事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飞 是巨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 .因命余记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 B(A介词,译为因为;连词,表示并列,译为并且 B都是介词,译为对 C介词,译为替;介词,译为被。D连词,表示承接,译为于是;介词,译为通过。)

7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先交待自己与《 吴山图》 主人的同年关系,再引出《 吴山图》的故事,将一地的山川形胜与贤能之士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B .文章谈了县令的贤与不贤对老百姓的关系,又用苏轼和韩琦的故事为例,目的是说明贤能之官吏自然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深切怀念。

C .作者用心雕饰文字,写得清新淡雅,细腻描绘了吴县的山水,又将深意寓于山水之外,构思非常精巧。

D .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良苦。

7. C(作者在文字上不事雕饰,且选文并没有描写吴地山水。)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o 分)

( 1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4 分)

译文:

( 2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3 分)

译文:

( 3 )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3 分)

译文:

8.(1)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他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

(2)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山水那样眷恋呢?

(3)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