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物团结的故事

文章 2019-07-01 04:41:21 1个回答   ()人看过

动物其实也是讲究团结合作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动物团结的故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动物团结的故事1

星期天下午,我在家里无所事事,关于蚂蚁团结的故事。我来到院子里,忽然,我的眼睛一亮,地上有一群蚂蚁。于是,我蹲在地下,好好观察了这群蚂蚁。

只见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前走去,原来它们在运我掉在地上的面包屑。我拿起一杯水,“哗”的一声把水倒在了几只蚂蚁的身上,沾水的那几只蚂蚁艰难地向前移动,可是没走几步就倒在地上。正在这时候,几只蚂蚁站在一片树叶上,划着“桨”慢慢地向那两只蚂蚁靠近。终于,它们把那两只蚂蚁救上了“船”,它们又划着“桨”,慢慢地靠近岸边。我以为它们要休息好一阵子才能走,可是没想到它们只休息了一二分钟,就继续朝前走去。

我想在做一个实验来证明蚂蚁团结力量大。我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找了一个小石子,拿在手里,悄悄地跟着蚂蚁走,来到蚂蚁的洞口,那是一个米粒大小的洞口。我把小石子堵在洞口上。想看看蚂蚁会怎么做?蚂蚁们都把面包屑放在地上,围住小石子,慢慢地把石子抬起来,我仿佛听见蚂蚁在说:“一二,一二,加油呀!”不大一会儿就把石子抬过去了。它们又把食物背在背上,排着队有秩序的进了洞。

我想:我们人类,为什么连一只小小的蚂蚁都不如呢?如果我们的同学之间,也能像蚂蚁一样团结友爱,遇到困难共同想办法克服,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

关于动物团结的故事2

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72%的距离。

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启示:分工合作正成为一种企业中工作方式的潮流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提倡,如果我们能把容易的事情变得简单,把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很容易,我们做事的效率就会倍增合作,就是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一个关键,世界正逐步向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于是合作的方式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产物。

关于动物团结的故事3

生活在海边的人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几只螃蟹从海里游到岸边,其中一只也许是想到岸上体验一下水族以外世界的生活滋味,只见它努力地往堤岸上爬,可无论它怎样执著、坚毅,却始终爬不到岸上去。这倒不是因为这只螃蟹不会选择路线,也不是因为它动作笨拙,而是它的同伴们不容许它爬上去。你看每当那只企图爬离水面的螃蟹,就要爬上堤岸的时候,别的螃蟹就会争相拖住它的后腿,把它重新拖回到海里。人们也偶尔会看到一些爬上岸的海螃蟹,但不用说,他们一定是单独行动才上来的。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却演绎出迥然不同的故事:酷热的天气,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

启示:这两则关于动物之间团队合作的故事相映成趣,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掣肘,易事难为;携手处,难事可成。螃蟹的“拖后腿”,多么像人类中某些人的做法,由嫉妒心、“红眼病”和一己之私作祟,他们惧怕竞争,甚至憎恨竞争。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拆台阶、下绊子,千方百计竭尽倾轧之能事。其宗旨不外乎一条:我不行,你也别行;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于是,有多少发明创造的才智,就这样在无声中被内耗掉;有多少贤能,就这样被埋没在默默无闻之境;有多少“千里马”就这样病死于槽枥之间。蚂蚁的“抱成团”却与此大相径庭,这一抱,是命运的抗争,力量的凝聚,是以团结协作的手段,为共渡难关,获求新生所做出的必要努力。无此一抱,蚂蚁们必将葬身于火海;精诚团结则使它们的群体得以延续。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