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范文
教学随笔听起来随意,但是却更加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任意细节。本文的内容是教学随笔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教学随笔范文1
数学看似严肃、枯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如语文课堂生动、丰富,不如语文课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节数学课,仍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而然地愿意上数学课。要让学生愿意上数学课一定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是许多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根据几年来数学教学的经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自然就带动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作一名用心的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细节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从中有很多常识,如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它是怎样传到中国的?人的心脏一年要跳多少次?诸如这类的问题学生也是很感兴趣的,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给孩子们,他们会被数学课的丰富而吸引,自然对数学课就产生了兴趣。
第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很亲切,很有用处,而不是枯燥的数字累积。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身边的物体,用自己身体部位作测量工具测量或估计路程的远近或物体的大小长短。还有,在学习统筹方法和等量代换时不防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换一换。
要让数学课走进生活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就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也就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
第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识的“统帅”,全部知识都要由教师一个人来和盘托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收获的快乐。
总之,课堂应该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得自信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师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课堂应该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相信会有这样的课堂,让我们都为有这样的课堂而努力吧!
教学随笔范文2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
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4、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开阔。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
5、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逐渐形成。教学中每每让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算式、信息、公式、图形等,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又忧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的规定的影响)。我可以大胆地说,我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每每遇到按老师的规定自己设置题目[如10道口算题、5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练习,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习惯差(马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
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几年的教学中,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都被购物、租车租船充斥着,以老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传统教材中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可是新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涉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必须掌握“假设”、“尝试”、“整体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凑和”等思考才能解决,差生在这种问题的学习中根本就是坐飞机,就连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能从中形成有条理的表达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们的话说“我是‘凑’的”,可这样的题目一道例题或是一个练习题就足以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而对差生来说是0效果。我想如果下一轮我再教学二年级,我一定要给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学会用分析法(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和综合法(知道什么信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向学生渗透“摘录”、“画图”、“列表”、“模拟”、“简化”、“尝试”、“找规律”等策略;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随笔范文3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通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随笔范文4
开学伊始,我又收到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祝福。
xx特别喜欢为我画肖像,基本每次美术课后我都可以收到一张她送来的肖像画。孩子的画可能不会精心布局,也没有流畅的线条。但是她送给我的画却是我在她心中最真实的形象,那上面彰显着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我相信她把她认为最美的色彩都用在了送给我的那幅画上。平时xx、xx也给我送过画,xx还给我送了一幅《双骏图》,是她自己画的国画,是两匹骏马驰骋的姿态。我发现孩子们很会画画,也很爱画画。而xx是最喜欢给我递纸条的那一位,没事的时候就会贴心地写上:“老师,很长时间看不到你,我太想你了,都想哭了”,看到纸条我的眼圈红了半天。今天,xx也悄悄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非常感谢你,帮助我取得了好成绩”。看着孩子写给我的纸条,我觉得他一定能理解老师的辛劳,我赶快把纸条收起来,好像就怕谁把它从我手中抢走似的,晚上我把纸条带回家中珍藏。我对孩子们给我的祝福表示最真诚的谢意。无怪乎人们都说孩子是天使,真是这样的。
有时候我觉得很高兴,自己能和这天底下最纯洁的心灵在一起,伴着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家伙,确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教学随笔范文5
最近,学习新课文时,都会让孩子品读课文,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孩子们特别喜欢比赛谁读得有感情。班上的xxx、xx、xxx都特别喜欢来展示自己。最近我发现,xx也着急起来试一试,而且孩子读的还真不错。我觉得孩子在课堂上的有感情朗读,能培养孩子的语感,增强孩子对语文的喜爱。如果孩子在家里读书的时候,也能有感情朗读,养成好的朗读习惯那就更好了。那如何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呢?
首先,朗读要尽量用规范性的语言,吐字清晰,亲切自然。孩子读书时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做到不多字漏字错字。
其次,朗读时要感情充沛,感染力强。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读出来的感觉就不同。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带着自己的阅读情感走进文章。
再次,在朗读时切忌漫不经心。朗读时要有节奏,七言古诗节奏可能是二二三、二二二一等等,一定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都是不可取的。
最后,选择适合孩子朗诵的材料。一些绕口令、幼儿诗、散文、故事和有节奏韵律感、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配上简单、色彩鲜明的图画,都可以作为孩子的朗诵材料。
每个孩子都有朗诵的潜质,关键看您是否将它开发了出来。如果不信,您可以试试,每天为孩子朗诵20分钟,也许,从中得到的收获会使孩子享用一生。
教学随笔范文6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学生的表现很另人满意,和上学期比有很大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上起课来也是非常的有劲头。为了上好这开学初的第一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描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的词语,既能背下来,也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孩子们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和踊跃,完全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没有人举手发言的现象。尤其我觉得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学生分析的特别好,甚至都说出了通过把小燕子比喻成音符,能够更好的说明真的是在谱写出一首春天的赞歌,让我觉得很欣慰。
为了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词汇,我们又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和小动物的词语,在课堂上学生随机说的时候,发现学生的词汇实在是太贫乏了,几乎说不上几个来,可见,学生平时不注重词语的积累,后来,让学生自己回家去搜集的时候,学生搜集了比较多的词语,并在课堂上做了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记下几个和课文不同的词语了。
总之,作为开学的第一课,我觉得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的表现也是让我十分满意的。我忽然觉得学生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我也相信孩子们在这一年的学习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针对学生词汇量少的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感觉在备课的时候真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真的用心去备课受到的效果也真的非常好。
教学随笔范文7
听了程老师的一席话,我也深有感触,小班制条件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它的优势的确很突出。
我们都清楚学习不是知道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小班制条件下,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正确地选择,组织和设计教学的内容,并以开放、对话的方式呈现。
例如《影子》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但学生对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关系搞不清,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40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课堂上做起了游戏,我们搬开桌椅,在腾出的空地中间,小朋友们围着灯站好:“今天,老师把太阳公公也请来了,想不想和太阳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40个小朋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在教室里试着活动,他们边跑边互相持着对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这就是书上说的“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为学生围成的是一个大圆,所以处在灯光的任何一个位置的影子学生都能很直观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师对身体与影子的位置变化关系作任何解释。
这样,在实际活动中,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初衷。
教学随笔范文8
教学中,灵活、恰当运用图片、挂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诱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说说图画中的两个小女孩在干什么,心里想些什么?两幅图中的月亮表情有啥不一样?这既教给学生正确看图的方法,又让学生练习了说话,我留给学生一部分自由想象的空间,可随意挑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图,加之适当的想象。这样,图文并茂进行描述,在感悟教材的同时,又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好方法。插图还能牵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课文,与文章进行交流。我抓住“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这个中心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文本进行思考理解:月亮为什么改变主意,她的心愿是什么,能否实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心灵的共鸣。所以,整堂课下来,孩子们还是学得比较愉快的。
当然,创设情境教学的手段是多样的,不仅可以利用图片、挂图创设情境,像利用音乐、故事、热门话题法、诗歌导入法、问题情境法等都是不错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情境下去感受课文,体验故事。有了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