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教案

文章 2019-07-01 04:27:06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导入新课(4分)

1.出示几张图片,学生猜一猜图片中的地方是城市还是乡村?(出示几张乡村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现在的乡村不像乡村,像城市)

2.引入课题(板书:四 走进北京新农村),学生齐读。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34分)

1.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你知道的乡村是什么样子的?(过去和现在)

2.学生阅读教材P24页文字,想一想:现在的新农村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笔画下来。

指名回答。

(板书:农作物品种多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科技含量高)

追问:农作物品种繁多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农业工具的演变谈一谈。

科技含量高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自己的见闻谈一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24页至25页的图片,进一步理解板书中的三点内容。

3.思考:现在的新农村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

学生自己发言。

4.教师:要想知道变化为什么如此大需要先了解三个词语——“三农”、“惠农”、“支农”。(板书)

指名先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讲授:新课标第一网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惠农”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出发,为农民着想,为农民谋利,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为此,党中央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多予”就是政府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创造条件。“少取”,就是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放活”就是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

“支农”就是从科技、文化等方面支持、支援农业、农村和农民。

5.学生再发言:新农村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

6.学生观察教材P26-27图片,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思考:科技支农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什么好处?

指名回答。

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教材P27页。

7.对于每一个农民而言、对于每个农民的孩子而言、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这些具体政策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教材P28-29页文字,观察图片,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指导学生看书的图片)

理解:农业税。

8.出示2008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名单,图片展示他们的风貌。

三、布置课下作业(2分)

复习本单元内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