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逝去的童年散文

文章 2019-07-23 19:46:16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还记得这首《少年先锋队队歌》,每当系上红领巾唱着这首歌就会从心底里由衷地感到特别光荣。童年可以说是伴着这首歌成长,那么此时就伴着这熟悉又逐渐远去的旋律,让思绪打开乡村记忆的话匣追忆逝去的童年。

这里四面青山绿水环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近年来,有个别山因开发铁矿而失去了原有的绿意。

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爬山上去摘山捻子,即使山上没明显的路也挡不住我们的脚步,山间除了鸟叫声,还不断传出我们的欢声笑语。山捻子,好久没吃了,却依然有童年的味道:你一个袋子,我一个篓子,看谁摘得多;一路摘下来,吃得该不少。山捻子吃多了,嘴唇和舌头都变成紫红色的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时一阵大笑,多欢快。

山算不上高,一路爬着摘着,不觉就到山顶了。印象中,我是第一个到山顶的,山头有一块石头特别大,还有些稍微小一点的在旁边陪衬,那挺拔的松树就像是守护这座山的卫士,鸟儿在树上尽情歌唱,听到我们的声音都飞走了,站在山顶一眼望去——这就是乡村的美!

村子房前屋后都有果园,菜园,河沟镶嵌着,就像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果园主要种有荔枝、龙眼、黄皮、枇杷等,有果园的人家除了自己吃,大部分都是卖出去,这也是咱们农村人收入的一部分来源。河沟主要是农田灌溉和方便生活需要,想想以前还因为贪玩掉下去喝了几口水,可至今的我还不会游泳。

在农村,俗话说我们小孩子“有水玩好比过年”,这话可不假。敢问: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几个不爱玩水?岭南一带的雨水都比较多,每年多多少少都有内涝导致的水灾,以致会有一段时间影响生活工作学习的正常运行;于此之时,梅雨也是让南方人头疼的,连续一个礼拜甚至半个月没见太阳,衣服晾着都一股霉味,有时上午“日出江花红胜火”,下午就“黑云压城城欲摧”。由于雨季变换无常,气温也冷热交加,每逢大雨将至,大人们都会叫在外面玩的孩子赶紧回家不要淋雨,顽皮的孩子也有听话的时候都回去了,都乖乖地在家里看着外面漫天飞舞的雨滴,眼巴巴地想出去玩又不敢。雨一停就迫不及待一个劲儿地往外跑,就像人们说的像“放监”一样。

刚下过雨,庭院里,路上凡是有洼水的地方都逃不过孩子们的“无影脚”。孩时,村子里还是泥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车子一过就坑坑洼洼,随之坑里也满是泥水。孩子们就以此为乐,三五成群地玩着,一脚扫地上,泥水四溅,你让我满身水,我也不会放过你。不过瘾的话,河沟就在路边,想打水仗的奉陪到底,有的干脆用手爽快一点。由此一来,路过的人也别想躲过一劫,被小孩子“欺负”也就认了吧!

小学时,学校离家不算很远,放学就回家了。恰逢下雨,撑着伞也不安宁——拿着雨伞就转,雨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纷纷奖赏给路过的人。转着雨伞,看着飞出去的水珠别有一番情趣,笑声不断从雨中飘出。转够了,就把手伸出去接着从伞上滑落下来的雨水,感觉这样是一种享受,是来自大自然的赏赐。

小时候的我们还是很“强大”的,可以“建立自己的王国”。记忆中有个小游戏,男孩子应该玩得比较多,我自己是否玩过还真有点模糊了。游戏挺有意思的,以前玩的时候还觉得没什么,就是玩玩而已,不过现在回味回味好像能悟出点什么来。

游戏叫“钉碉堡”——这是一场战争。两个人拿着小刀或其它尖的东西在相隔一段距离的泥地上各画一个圈代表自己的碉堡——这是属于你自己的王国;然后猜拳进行游戏,赢的一方先进攻,也就是拿起小刀在碉堡外面找一个点用力一掷,刀要稳——也就相当于战争中不倒的战旗;其次,所掷点和碉堡之间的距离要用手能够量的到两点的距离——这就是实力问题了。如果手够不着的话,就换对方进攻,直到对方实力不足才能轮回来。总之,只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步步为营。有一方先到达就可随意对对方的王国随意破坏,一轮游戏结束。

当年就知道玩,能知道什么呢?玩过的小游戏还有抓石子,躲猫猫,折纸飞机,跳方格等等,童年的世界无忧无虑,处处充满欢乐。一张纸都可以玩得千奇百样,一条小绳子也可以其乐无穷,田里的一块泥巴也能捏出个四不像,让想象力丰富的童年五彩缤纷。

这些慢慢长大的乡村童年记忆都已经逐步让当今社会的物质生活取代了,曾经美好的童年在现在几乎找不到了,这是该悲哀还是该欣喜呢?也许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因吧,与时俱进也是可以理解的。

孩童的我们都喜欢看动画片。记得我看过的动画片有《哆啦A梦》《黑猫警长》《猫和老鼠》《变形金刚》。去年冬,因身体原因休息在家还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那时看得还挺入神的。

小时候我喜欢的动画片也就是搞笑,益智,科幻之类的,魔幻之类的根本没看过,因为那时也不喜欢。或许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现在的我也不喜欢那些人有什么魔力之类的,不过有看过《白娘子传奇》,最主要的还是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我想这个大多数人都是百看不厌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现在我喜欢的影视主要是军旅,励志之类的《国防生》《第五空间》《火蓝刀锋》《天生要完美》等,还有就是战争历史方面的《战神》《亮剑》等,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童年的好奇心总是有的。看到大人们在打纸牌,下中国象棋都去凑个热闹,甚至捣乱。小学读书时,看到爷爷和同村的一位老爷爷在家里下象棋,只要在家里都会去凑热闹,不时问东问西。毕竟下棋是需要沉思的,所以也经常让爷爷说,有的时候他们两个真的不耐烦了。等那老爷爷回家后,爷爷就教我们姐弟下象棋,爷爷教我们之后就不再那么捣乱了,只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说句实在话:弟弟的棋艺的确不错,最起码比我强。不过都很多年没下了,不知道怎么样。

在中国古代,象棋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有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它历史悠久,基本规则简明易懂是流行极为广泛的一种棋艺活动。爷爷在教我们的时候也说过一些顺口溜:

马走日,象走田,車直走,炮翻山。小兵(卒)过河才能横,一步一步不回头;老将(帅)不出宫,围着城墙转;士在宫中斜走保将帅。【马走日:马走的路线是“日”字,走对角;象(相)走田:象走的路线是“田”字,走对角;車直走,車可以走直线,前后左右都可以;炮翻山,炮要隔一个棋才能吃到对方的棋子。】

现在还挺怀念的,那么久没碰过还知道怎么走,这不是我聪明,而是象棋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它是有磁力的。不然怎么那时会打牌的我,现在都看不懂那“斗地主”是怎么回事,却清楚地记得象棋的行走规则。

如今,有朋友问我会不会打牌,我说不会,她说不会就学啊,我一直的回答就是:不想学。因为我觉得打牌,搓麻将真的没什么意思,只是为了消磨时间而已;可象棋不一样,它是面对面地公平竞争,有很深的底蕴内涵。我不敢说我会下棋,我只是会走棋。因为“下”,既要会保护自己又能给对方致命一击,既能与对方周旋保留自己还能消灭敌人,这里面要有很大的功底,不是随便都能领会到“棋之奇”,不是会走棋的人都会下棋。

逐渐逝去的童年不再回来,小时候和小伙伴在田野上放风筝,边跑边放着,看着高高飞起的风筝,那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就像被风吹起的蒲公英自由自在。很多时候,我们是放风筝的那个人,同时也是那个风筝,只是这个风筝是有人牵着线还是断了线。童年只知道放风筝有多好玩,长大了才发现我们就是那个被放的风筝。

童年,我们是在父母的监护下和老师的教导下成长。那时的我们就是那个风筝,有人牵着线,只能飞到线的长度,飞不到自己理想的高度。长大了,原以为风筝断线了,可以随意飞了,却发现有更多的束缚,它们就是无形的网,要想自由只能挣脱网的束缚。

追忆逝去的童年不仅仅是为了追忆,更是感慨事态的变迁和回味其中的内涵。其实,我们就像蒲公英看是自由自在,有时却身不由己。在这么多无形网的阻挠下,能否让自己在逆境中成为那个放风筝的人,放飞属于自己的那个风筝,找回属于自己的自我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