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山独木桥走出的作家散文
今年中秋佳节,我的一位在网上认识的文友A从陕西山区随旅行社来上海游览。那天傍晚他突然来了个电话,告诉我他在上海。我十分惊喜,赶忙驱车去宾馆会见了他,并以东道主的身份请他到一家餐馆就餐。小酒加几个炒菜,两人谈得甚欢。
文友A三十多岁,在谈到艰苦的网络文学创作时,他告诉我,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加入地市级作协,而且又出版了二部反映山区农民生活题材的中篇小说。我听了这个消息为他祝贺,希望他再跳一跳,争取加入省的作协。
向他敬酒之后,他忽然又大谈在上海看到的南浦和杨浦的跨江斜拉索大桥,还有凌空横跨马路的天桥和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等,谈的都是桥。他十分羡慕地说:“这上海的路都是水泥和柏油路,下再大的雨也没泥泞的地方,一双皮鞋可以雨瞔两用。如果把苏州河上任何一座桥搬放到咱们秦岭的山里,山、水、桥相融,肯定是最好最漂亮的,可以是一道人间的仙境。”文友把桥说得神采飞扬,似乎对上海现代化的桥特别钟情。听了文友的话,八年前的回忆便像幕布一样拉开了。
【一】
记得那年我们驱车前往四川巴中,采访那里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赴巴中的路必须穿越秦岭山脉。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缓缓行走,进秦岭山脉,路面不平,车颠簸而行。下午,天就下起雨来,我们的车在经过一段拐弯山道后司机突然刹车。好险哪,原来前面的路坍塌了,有车堵在那儿,悬崖峭壁,险峻不可收。我们的车和其他车十余辆车一起,被围困在荒凉的山道中。没有其他路可行,只能等待修路抢险的队伍赶到,大家赶紧拨手机告急。等到抢险队伍一到,才知道抢修还要调动车辆和机械设备,至少要花一天时间。好在山路不远的树林一侧有一个村庄,算是定了一下心,我们根据抢险队的要求,从车上拿下贵重物品,然后锁上车,在当地抢险人员的安排下,由当地村民带着绕道进村避险。
帮我背东西的是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长得一米七十左右高,清瘦的脸上划过一阵笑意,右眼角上有一颗小小的黑痣,与其他老乡一起带着我们开始进村。进村看似很近,其实很艰难。沿途要经过二道溪河,每条溪河虽然只二丈余宽,但都涨满了水,在几位老乡的引领下,我们踩着泥泞的山路一脚高一脚底的蹒跚着走,路狭窄的地方几乎是爬行的,手上腿上沾满了泥巴。
最艰难的是过桥,说是桥,其实就是用山上的松木搁在两岸的石块上,它们大都只是独根老树横跨溪河。这独木桥看上去黑不溜秋的,上面还爬满了各种爬行的虫子,看上去有点吓人。我是有恐高症的,看到这独木桥下的水,心就发跳,脚就发抖,生怕走在上面突然掉下去会被滚滚的洪水冲走。而带头的青年却一点也不怕,他把鞋子一脱,赤着脚就往小桥上就走,他知道我们胆小,来回帮我们拎着东西,脸上淌满了汗珠。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车上几位同事和其他车上的人都壮着胆走过去了,惟我仍站着没动。青年走过来说:“没关系的,你来吧,我牵着你的手。”但我仍然不敢。眼看后面的避险队伍又要赶来,当时,我的心情十分复杂,真不知道是如何想的,脚都发抖了。小青年忽然从对岸甩来一根纱绳,高喊着:“绑在腰间!”说着,他把手中的绳在木桥上转了二圈后说:“过来。”我知道这绳就是保险,如果人掉下也不会掉进溪河的,最多悬挂在木桥上。那一刻我咬着牙说:“拼了。”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劲,我一口气走上了桥,双眼不敢看下面,脚有点晃动。小青年站在木桥一头,伸出了他的手。也就在我快走到对岸的时候,一只温暖的手牵住了我冰冷的手。当掌声阵阵在我面前响起的时候,我的眼睛里满含了感动的泪水。
【二】
一路上,青年很是热情,村民们告诉我,旁边的青年就是村里有文化的队长。一路上,青年队长十分健谈,从他的谈话中,我知道他是高中毕业生,回山里劳动已经三年多。沿着溪边的路,他开始向我介绍山区的独木桥:“在我们秦岭山区,用一根木棍搭设的简易小桥处处可见,如果没有这样的桥,在山区深处居住几乎是寸步难行。这独木桥别看他色泽黝黑得难看,但它的优点就是结实耐用,无论风吹雨打都不变形。村里人进进出出,全靠它们哩。把它架在小溪上就是山里的桥。桥是山的命脉,是交通要道的嫁接手,山里人离不开它。
他说:“儿时的我们几乎天天从这座独木桥上经过,村山坡的对岸就是小学校,每天早晨去上学,傍晚放学都从独木桥上过。有时下雨刮风,家长和老师不放心,总是接在桥的两头,这桥是家和学校的交通纽带。夏天,桥被雨水冲刷得打滑了,我们就小心翼翼一个个从桥上走过;冬天,桥上由于下雪结了冰,我们大一点的孩子又会勇敢地用石块在独木桥上敲掉积雪,又在小木桥上绑上干柴草,让大家顺顺利利的通过。”他一边讲一边笑。
“那时我们村里的每一个孩子经过锻炼,都能在独木桥上行走,不费任何气力,即使手中提着东西,身上背着书包也毫不害怕。我们回家上山打猪草和羊草,都在肩头上背十多斤的草;农忙季节,我们常常回家帮大人上山搬玉米什么的,总是飞快地来来往往过桥。我们从来不紧张,有时候,有的木桥经雨冲刷后两头没摆稳,人站在桥中间突然摇摇摆摆,晃晃悠悠的。但我们都能调整姿势。嘿,这过独木桥能锻炼人。瞧你们这批城里来的人,一开始朝桥上跨就脸色发白、头上流汗。但只要经过锻炼,不就可以独立行走了。”他微微地笑着,脸上泛着大山人自豪的神色。
望着溪水上的那些独木桥,我的眼前似乎看到了当年的孩子们在一起欢乐地走上独木桥的情景。我想:要走出山外的世界,这些孩子们不知道要走多少这样的独木桥,在这大山通往山外的路上,肯定留有他们的希冀和愿望,他们用自己的脚步踏出了一个个属于他们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
【三】
在进村的斜对面,我又看到了一座很长的独木桥,足有二、三十余米长,桥是由五六根大树合成一体的圆形的桥身做成,一根接一根地枕在石头垒起的石墩上。唷,走这桥真是要有勇气的。我看到几个小女孩,正背着草箩在对岸走过来呢,这么长的独木桥连小女孩也不怕……独木桥呀,你就是山里的精灵,没有你,真是有路不能走呵,我心中发出阵阵感叹。
那天夜里,我们和那辆河南车上的十几个人被安排住在小青年的家里住宿,他和家人都热情接待,晚饭是热情的,地瓜、玉米;土鸡、烤肉,还有山里的菜,都是纯天然的鲜美无比。饭后又倒茶敬酒的,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
夜里,在微弱的灯光下,我和小青年又聊了起来,对于我,兴趣最大的就是这山中的独木桥。小青年告诉我:“这独木桥除了木头、树做成外,还有石条垒成的,这桥就是山里人的生命道……”
谈着谈着,又谈到了他的高中毕业那事。他说:“如果形象地比喻,这高中毕业的高考就像山里人走的独木桥,千军万马要挤过去,我就是不幸被挤倒在溪流中的一个山里的孩子。那天高考,我突然发高烧,头脑昏沉得双眼迷糊,在县城夜间打了吊针,白天再参考……后来当我知道上大学只差一分与我擦肩而过的那一刻,我曾经哭得很伤心。要知道高考对山里的孩子是多么重要,这一考也许一辈子能摆脱这穷山里的独木桥,从而走进城里,彻底改变人生的命运。如果再回山走那些独木桥是要被笑话的,所以大病一场……”
稍息他又说:“后来我在老师的劝慰下,我发誓不再后悔……老师说:‘你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山里需要这样的人才,大山需要有人来写写他,大家都想走出大山,山里祖祖辈辈的故事等你写着呢?’所以我从此发誓立足山村,我一气之下扔了书包,发誓扎根山区,和老乡们一起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当然,家里的父母还想让我复读,他们勒紧裤带也要把我送进大学。但我不充,我立下志向走上业余文学创作的路,不达目的不败休……”
那一夜我被这山里的独木桥振动心灵,久久没有睡着,一直到天亮。第二天下午他又来送我们。没想到那天临走时,我竟然忘记留下他的通讯地址……
【四】
我和文友一边喝酒,一边讲起当年穿行秦岭山脉的事情,讲起了当年走秦岭的历险和回忆。谁知话刚落音,文友突然朗声大笑:“我的文友,我记起来了,你就是……那年你遇到的青年就是我呀”!
“你—我心中的山里英雄—一个大山走独木桥的青年!”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是楞楞地盯着他的脸,我终于看到了他脸上的那颗眉痣。
真是他,当年带我走独木桥的那个青年。他就是当年帮我背东西的小青年。
我站起来,握住文友的手说:“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呵!想不到网络的桥又把我们连在一起。”我的双眼又一次湿润了。
可不是吗?我们网上交友,平时只交流文学创作的艰苦情况和文学创作的主题和构思等,我们之间只谈文学,从来不问及对方的家庭情况。只知网名不问故事呵!上天自有安排,我们终于通过网络的桥再次相会……”
“真是没想到,网络把我们牵在一起,这是网络文学的桥让我们走在了一起。”文友也兴奋得热泪盈眶。
望着他,我又回想起那年公路修好通车的一幕,是他帮我把行李背到了车上,我们还一起握手拥抱……
“现在山里还好在?”我问。
“山里许多地方都通了公路,筑了水泥桥,但还有不少地方留着独木桥。”文友说。
“你写写这些桥吧,你会写出它们的遥远的历史和故事,这些都是大山人生活的故事。”
他点点头:“我已经准备写了”。
呵,山里的独木桥,那窄长的桥面,矮矮的桥身……那个当年健步如飞行走在独木桥上的青年如今马上要变成了中年,他就是我的文友A——一个从独木桥上走出的作家!
本文标签:
[!--temp.ykpl--]